永嘉古鎮

永嘉古鎮

永嘉古鎮位於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是中國著名的古鎮。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為18.2℃,年均降水量為1702.2毫升,降水日數175.4日,年均日照1820.2小時,年均蒸發量為1431.9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80天。該鎮自然資源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嘉古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面積:2698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
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綜述,水資源,礦產資源,古樹名木,發展歷史,經濟實力,新聞信息,

地理位置

永嘉位於東經:120°19′至120°59′北緯: 27°58′至 28°36′,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
永嘉古鎮永嘉古鎮

自然資源

綜述

永嘉縣面積26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為2308.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為277.0平方公里,河流湖泊面積為112.7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擁有耕地面積36.16萬畝,林地面積29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2%,綠化程度96 .62%,森林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

水資源

境內常年平均水資源量超過3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的理論儲藏量為28萬千瓦,可開發為25萬千瓦,為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鉛、鋅、鉬、錳等有色金屬探明儲量均在5000噸以上。

古樹名木

永嘉古樹名木資源數量多,物種豐富,共有古樹名木1000株。其中散生古樹812株,古樹群10處188株;屬一級保護古樹80株,二級保護古樹206株,三級保護古樹714株。樹齡最高的為西源鄉梅坦村的柏木,達900多年;胸圍最大的是潘坑鄉岩龍村的樟樹,為926cm;冠幅最大的是烏牛鎮西岙村的樟樹,為40m。

發展歷史

永嘉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為甌地。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入楚。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寧縣為永嘉縣,縣沿郡名。“永嘉”作為縣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恢復永嘉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廢永嘉郡置東嘉州,隸括州總管府,析永嘉縣之楠溪、西溪兩鄉置永寧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永寧併入永嘉縣。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治永嘉。唐武后載初元年(689)析永嘉置樂成縣後,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
民國37年(1948),溫溪、石染、西岙3鄉劃給青田縣。1949年5月,永嘉縣全境解放。以甌江為界南置溫州市,江北縣境置雙溪縣,治岩頭鎮。9月21日,雙溪縣復稱永嘉縣,移治楓林鎮,翌年6月遷治羅浮龍橋,12月21日遷治溫州市區九山,1950年5月,將原屬溫州市屬的梧埏、永強、三溪、藤橋4個區劃歸永嘉縣。1958年該4個鄉重歸溫州市,永嘉縣治遷至上塘鎮。1961年,青田縣西岙、石染、上橫3鄉劃歸永嘉縣。2001年,七都鎮劃入溫州市。

經濟實力

初步核實,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為237.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1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146.89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81.59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的結構為3.7:61.9:34.4。按戶籍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為24901元,比上年增加3096元,增長9.1%。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1.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5.2%,居住類價格上漲7.0%;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2.5%,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上漲7.4%。

新聞信息

浙江永嘉古鎮失火 燒毀10多間明清時代建築
3月3日晚上,浙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永嘉楓林鎮的聖旨門街突發大火,10多間明清時代建築被燒毀。一位居民接受採訪時說,建築起火時,曾用水管去接水,不料卻沒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