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永北鎮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據《永勝縣誌》載:“當時系雲南布政使司及雲南指揮使司推行‘寓兵於農,屯民實邊’要地,是統轄北勝、永寧。蒗蕖等州軍民。以及控制金沙江、瀾滄江上游土司的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治所,故名瀾滄衛城。”歷代均為永北府州廳縣駐地,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
弘治九年(1496),北勝州署從舊州城遷人瀾滄衛城西南隅,時為此城修建後100年,從此又稱北勝州城。
正德六年(1511),北勝發生8級地震,舊州城全部傾塌(今城北勝利鄉大樹坪遺址尚存),此城西北角亦遭災害。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北勝州為永北府。
乾隆三十二年(1767),改府為廳,稱為永北直隸廳城。
1933年改永北為永勝,稱為永勝縣城。
1950年7月以前為永北區,8月以後第一區所轄。
1955年以後屬縣轄鎮,名為永勝鎮。
1966年更名為城關鎮。
1982年恢復為永北鎮。
1988年北勝區併入。
1997年,面242.7平方千米,轄西南街、東北街、城外興營、中和、勝利、靈源、文化、鳳鳴、涼水、南華、黎明、大廠12個行政村。
2007年代碼
530722101:~001西南街居委會 ~002東北街居委會 ~003勝利居委會 ~004鳳鳴居委會 ~005文化居委會 ~006涼水居委會 ~007靈源居委會 ~008南華居委會 ~201中和村 ~202興營村 ~203大廠村 ~204黎明村
文化教育
永北鎮人傑地靈,尊師重教是當地民眾的傳統美德,“普九”以來, 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
教育投資力度,到2007年止,永北鎮有中學一所,在職教師138名,有47個班級,在校學生2286
人。國小在職教師406人,有153個班級,在校學生5038人,其中永北鎮
國小屬省級文明單位,一級三等學校,在職教師63名,在校學生1534人。另外,永北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室12個。全鎮現有農村業餘文藝演出隊45餘個。
特色產業
2007年,永北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在穩定糧
食生產、發展傳統
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烤菸產業,兼顧林產業、蔬菜、蘭桉等產業,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堅持“市場引導、計畫種植、依靠科技、主攻質量、調整布局、提高效益”的菸葉生產方針,突出“控量、科技、規範、提質、增效”為重點,合理規劃、真抓實幹,
2007年永北鎮在興營、中和、勝利、鳳鳴、涼水、南華、大廠等七個居(村)委會種植烤菸8133畝,比上年增加1000畝,增長12.3%;收購中上等菸葉22200擔,比上年增加1200擔,增長5.8 %,農民菸葉銷售收入達到1400.7萬元,實現稅收 317.37萬元,比上年增加60.77萬元,增長23.68 %;全等級均價 12.25元/公斤,僅烤菸一項產業全鎮1839戶種菸農戶戶均收入達7616.6元,全鎮農業戶戶均收入達1356.2 元,
農民人均增收363.4元,全面完成了縣委政府下達給永北鎮的烤菸生產任務,在烤菸產業發展中實現了農民、政府、企業三滿意,為永北鎮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鎮黨委、政府在認真貫徹執行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同時,結合永北鎮坡地、荒山較多的實際,通過廣泛調研,大力發展藍桉產業,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藍桉在永北鎮逐漸形成規模化種植。2007年種植
藍桉2851畝,實現產值57萬元,比上年增長37萬元,增長185%,藍桉產業在永北鎮已成為除烤菸產業以外的又一項支柱產業。
資源環境
2007年,永北鎮大力加強了
生態環境治理,繼續推進退耕還林、荒山治理綠化等工作,切實加強民眾的環境保護治理意識。按照“重點治理與區域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在勝利、鳳鳴、靈源等三個社區投資25萬元進行了衛生改廁項目,極大的改善了農村的環境衛生,有力的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投資10萬元資金對社會主義
新農村試點—靈源社區、中和金家村村道進行了綠化,並建設了金家村垃圾池;加強了對非煤礦山、採石廠的整治力度和規範。
文化歷史
永北鎮作為永勝縣城所在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據歷史記載,西漢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這裡就已設立郡縣,成為文明之邦。元代開始在金沙江淘金,明代展現出瀾滄衛棋城的輝煌,清朝就有蔗糖生產和陶瓷業。洞察歷史,永勝又是南“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馬古道,還是“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之東大門,美籍
奧地利探險家、植物學家和民族學家約瑟夫·洛克博士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發表的文章指出:“東香格里(拉)指揚子江(金沙江)沿岸地區,以梓里鐵索橋為界。”歡笑的金沙江、綠色聚寶盆—東圃群芳
詩情畫意,被載入乾隆三十年(1765年)之《永北府志》。現風韻尚存,多姿多彩,吸引著歷代騷人墨客和四方遊子填詞賦詩,並成為現代的旅遊景點。
基礎設施
2007年,永北鎮黨委、政府千方百計向上爭取項目和
資金:爭取實施了水利血防項目,投資623.16萬元,在興營、中和、勝利、靈源、文化、鳳鳴、涼水、南華等8個居(村)委會,建成三面光溝渠21750米;爭取實施了人畜飲水安全項目,投資60.1萬元,完成了涼水、勝利兩個
居委會人畜飲水安全項目工程4件,解決了404戶1820人,大小牲畜7000頭(匹、只)的飲水問題;爭取實施了煙水配套項目,投資280萬元,建成三面光溝渠5000米。爭取實施了鄉村通達公路項目,投資88.85萬元,完成農村公路硬化建設5.46公里。以上項目的有效實施,為改善我鎮的
基礎設施條件和人居住
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基層組織陣地建設項目中,投資30.68萬元,對大廠、靈源、南華、黎明的四個居(村)委會辦公用房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