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積翮

永久積翮,雪線是永久冰雪帶的下界,受氣溫、降水的共同影響,氣溫高的山地雪線也高,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線要低。


被永久冰雪覆蓋的山峰永久積翮即永久冰雪,粒雪。當直接降雪和周圍山坡上的雪崩堆積在一個窪地或盆地(這個過程稱為補給作用)中時,雪由於一層層地不斷疊加而受到壓縮,逐漸變為一種較緊實的形態。空氣被保存在各個雪粒之間,形成一堆發白色的粒冰。當夏季白天雪面融化時,水滲透到雪堆內部,並在夜間再度凍結。升華(水氣分子由雪原逸出、再附著上去)也參與作用,以致結晶的顆粒變得越來越緊實。通常,一片雪原的剖面會顯示出某種程度的層理,從層理可以區別出每年增加的雪。這種物質稱為永久冰雪(粒雪)(Firn,德語,法文叫névé),現在被地質學家所採用的是前者(Firn)。
永久積翮永久積翮
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雖然日照高於北坡,但因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有豐富的降水,雪線在4000m,遠低於北坡雪線高度5800m。
一般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降低,所以雪線高度大致由赤道向兩極降低,如赤道非洲雪線為5700-6000m,阿爾卑斯山為2400-3200m,挪威在1540m,北極圈內雪線已低達海平面附近。但雪線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熱帶高壓帶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