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時鐘》是一部由 [美]傑西卡·里斯金所著書籍,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永不停歇的時鐘
- 作者: [美]傑西卡·里斯金
- 原作品:The Restless Clock: A History of the Centuries-Long Argument over What Makes Living Things Tick
- 譯者:王丹、朱叢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30日
- 頁數:648 頁
- 定價:88 元
- 裝幀: 鎖線雙封
- ISBN:9787508699806
- 出品方: 新思文化
- 副標題:機器、生命動能與現代科學的形成
- 叢書:邊際新知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
內容簡介
中世紀以來盛行的自動機器人偶,曾讓歐洲的皇室和宮廷貴族著迷發狂,傳教士甚至將其作為貢禮獻給中國皇帝。從雅凱-德羅茲的寫字小男孩兒到坎普林的下棋機器人,人和動物的形象,被頻繁地製成荒誕而逼真的機器,像是有了“能動的生命”。這一切都源於“萬物機械說”的大行其道,它牽涉出的是困擾人類始終的問題:生命是什麼?機器會擁有生命嗎?事物運轉的動力來自內部還是外部?
人和機器、物質和靈魂之間的關係,幾百年來爭論精少殼采永嬸甩不休。17世紀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變革時代,機械論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範式得以確立,整個宇宙被看作一台機器,包括動物和人類,但仍將其動力和精神歸於上帝之手。然而,更為反叛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則認為生命機器具有內在動能。現代生命科學就在這兩種矛盾的機械論中兵分兩路。笛卡兒、玻意耳及其追隨者,堅持經典的被動機械論,萊布尼茨、拉馬克創造性發展了主動機械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被動和主動模型之間搖擺不定。籃企促說由此還催生了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說,地腳薛丁格則用顛覆性的量子力學解釋生命體能從“秩序生秩序”。芝贈堡機械論接連引發了控制論、目的論、進化論以及認知科學、進化心理學、人工智慧等理論和學科的形成,在社會文化環境的聯動下,鋪展成一幅氣勢磅礴、方興未艾的現代科學圖景。
傑西卡·里斯金擁有哲學、歷史學和科學研究綜合背景,她用生動而思辨的文筆,原創性地將一手資料、學界往來通信和文獻檔案熔融一爐,順著生命本源問題的脈絡,展開這場“長達四個世紀的爭論”。理解現代科學的歷史,對於思考當下、想像未來具有重要意義。這本科學史著作不僅會顛覆我們對現代科學的認知,還將成為我們理解當下生命科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等前沿問題的思考利器。
作者簡介
[美]傑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挨鴉循,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現在史丹福大學教授歐洲史和科學史。
圖書目錄
【目錄】
引言 究竟是赫胥黎的玩笑,還是自然與科學界的能動作用
第一章 花園裡的機器
第二章 機器之間的笛卡兒
第三章 被動的望遠鏡還是永不停歇的時鐘
第四章 最早的機器人
第五章 機器先生冒險記
第六章 自組織機器的困境
第七章 機器間的達爾文
第八章估烏台 機械卵和智慧型卵
第九章 由外而內
第十章 歷史的重要性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