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下採煤

水體下採煤

水體下採煤包括地表水體、含水砂層水體及基岩水體下採煤。在水體下採煤時,既要防止上覆水體中的水或泥砂潰入井下,又要防止因礦井湧水量增大而過分增加礦井排水費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體下採煤
  • 外文名:Mining under waterbodies
  • 水體類型:3種
  • 特點:不考慮地表移動與變形情況
  • 因素:水體的類型
  • 學科:煤礦工程
煤層上方的水體,水體下採煤的特點,影晌水體下採煤的因素,水體的類型,上覆岩層的類型,地層的結構,

煤層上方的水體

煤層上方的水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地表水體如江河湖海、塘坑沼澤、水庫、灌渠、稻田以及由地下採礦引起的下沉盆地積水坑等。
2、第四紀、第三紀鬆散含水層水體如含水的砂層、砂礫層和礫石層等。
3、基岩含水層水體如砂岩、礫岩和石灰岩含水層等。
4、其它水體如採空區積水等。
煤層采出後,採空區周圍的岩層發生位移、變形乃至破壞。煤層的上覆岩層根據變形和破壞的程度不同大體可分冒落、裂縫和彎曲三帶。從水體下採煤的需要出發,把裂縫帶分為連通的和非連通的兩部分。非連通部分位於裂縫帶的上部,其導水性能與煤層回採以前的差別不明顯;連通部分則不同,其導水性能較強。通常把冒落帶和裂縫帶的連通部分稱為導水裂縫帶。
導水裂縫帶的高度,在急傾斜煤層用採空區上邊界以上的垂向高度來表示;在緩傾斜等煤層則用煤層頂板的法向高度來表示。如果導水裂縫帶波及水體,則可導致水體的水流入或潰入礦井,直接威脅安全生產。因此,在進行水體下採煤時,必須保證煤層采出後所形成的導水裂縫帶不構成水突入礦井的通道。

水體下採煤的特點

(1)水體下採煤著重研究岩層與地表的破壞規律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力聯繫,而不考慮地表移動與變形情況。
(2)水體下採煤不僅要考慮到岩層與地表破壞規律,而且要考慮到水體的類型以及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
(3)水體下採煤的主要對策是“隔離”或“疏降”兩類方案。前者適用於水量大、補給充分的條件;後者適用於水量小、補給有限的條件。因此,在水體下採煤時,要從安全、經濟和煤炭采出率高等方面進行比較,確定合理的開採方案。

影晌水體下採煤的因素

水體的類型

在水體下採煤時,各類水體對礦井的威脅程度不同。根據我國水體下採煤的經驗。一般有單純地表水體、單純鬆散層水體、單純基岩含水層水體、地表水和鬆散層水構成的水體、鬆散層水和基岩水構成的水體、地表水和基岩水構成的水體以及地表水、鬆散層水和基岩水構成的水體等幾種類型。

上覆岩層的類型

根據水文地質特徵,可將上覆岩層分為含水層(或透水層)和隔水層(或相對隔水層)兩類,前者透水性大,對水體下採煤不利;後者隔水性好,對水體下採煤有利。

地層的結構

地層的結構系指地層內含水層與隔水層在空間上的分布情況及相互關係。地層的結構可分為單一結構、複合結構、封閉或半封閉結構以及覆蓋結構。單一結構的含水層,水體集中,水量大,滲水性強;複合結構的含水層與隔水層互相間隔,水體分散,各含水層在鉛直方向上互相阻隔,在水平方向上流動;封閉或半封閉結構,隔水層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儲水條件,在鉛直與水平方向上的補給是緩慢的和有限的,地下水以靜儲量為主;覆蓋結構,隔水層與煤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地表水與地下水被隔水層阻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