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香柴,中藥名。為藤黃科植物貴州金絲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evl.的根、種子。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黃疸,痢疾,婦女月經不調,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生長環境,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現代套用,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路旁或山坡草叢中。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
入藥部位
根、種子。
性味
味辛、甘,性寒。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黃疸,痢疾,婦女月經不調,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黃疸:過路黃根30g。蒸淘米水服。
2、治月經不調及傷痛:過路黃根3g,過路黃子15g。共研成末,用酒吞服,每次3g。
3、治婦女癓瘕:過路黃根、馬鞭草根15g。用水、酒各半煎服。(1-3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3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灌木,高1-1.8米,有拱彎或下垂的枝條。莖紅色,幼時具4縱線棱,漸變成具2縱線棱,最後呈圓柱形;節節間長1-4厘米,短於至長於葉;皮層紅褐色。葉具柄,葉柄長0.5-1.5毫米;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至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8厘米,寬0.6-3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形或偶為圓形而具小尖突,基部楔形或近狹形至圓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但不或幾不呈蒼白色,主側脈3-4(-5)對,中脈在上方分枝,無或有模糊的第三級脈網,腹腺體多少密生,葉片腺體點狀及短條紋狀。花序具1-7(-11花,自莖頂端第1(-2)節生出,近傘房狀;花梗長0.5-1厘米;苞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凋落。花直徑4-6.5厘米,星狀;花蕾狹卵珠形,先端銳尖至近漸尖。萼片離生,覆瓦狀排列,在花蕾及結果時多少開張,狹卵形至披針形,長0.7-1.5厘米,寬0.25-0.7厘米,先端銳尖至銳漸尖,全緣,中脈明顯,小脈不顯著,腺體約10-11,線形。花瓣亮金黃色,無紅暈,開張或下彎,倒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4厘米,寬1.6-2.5厘米,長約為萼片的3倍左右,邊緣向頂端有細的具腺小齒,有近頂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銳尖。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約35-50枚,最長者長1.8-2.9厘米,長約為花瓣7/10-4/5,花葯金黃色。子房卵珠狀角錐形至狹卵珠形,長6-8毫米,寬4-6毫米;花柱長8-10毫米,長約為子房的1.2-1.35倍,離生,直立,先端略外彎;柱頭小。蒴果略呈狹卵珠狀角錐形至卵珠形,長1.7-2厘米,寬0.8-1厘米,成熟時紅色。種子深紫褐色,狹圓柱形,長2-3.2毫米,有狹翅,近於平滑。花期5-7月,果期8-9月。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黃疸,細菌性痢疾,月經不調,小兒消化不良和跌打損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