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對間歇性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調節補償性能研究

《水電對間歇性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調節補償性能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馬吉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電對間歇性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調節補償性能研究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馬吉明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是能源發展的方向。梯級水電站群因為其巨大的儲蓄能力和良好的調節性能,可以對間歇性風電、光伏發電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撐。本研究將結合西北地區富集水能、光能及風能資源的特點,依託黃河上游梯級水電站群,研究水電對間歇性風電、光伏發電的調節補償性能,為此,將研究建立梯級水電站群調度及調峰模型,區域風電、光伏發電輸出功率預測模型,負荷分配最佳化模型,從而構建出水電與間歇性電力之間的耦合互補框架,以增強和最佳化水電的補償性能,平抑風電、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平穩其波動出力過程,增大入網率;結合電網規劃,計算黃河上游水電群對本區域間歇性電力的極限支持能力,分析風、光、水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合理比例;此外,為平衡間歇性電力的多餘出力,將進一步研究儲能模式、估算蓄能容量。本研究將有益於重新定位、認識水電的作用,有益於我國基地式大規模開發水電、間歇性風電和光伏發電。

結題摘要

可再生能源發電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居世界前列。研究主要集中於水電對間歇性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調節與補償工作,所結合的地區為西北地區,特別是青海地區。西北地區具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光照資源與風力資源,也是我國綠色可再生能源開發最集中的地區。鑒於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不穩定性及非連續性,必須利用其它電源對其調節補償,水電就是性能優越的調節補償電源。研究收集了黃河上游34座水電站、漢水上4座梯級電站的資料及河段水文資料,收集了青海地區的間歇性電力發展資料;建立了黃河水庫群聯合調度計算的模型、水電可調節電量的理論模型;計算獲得了黃河梯級逐月的水電調峰比例、可調節電量,以及漢水的可調節電量,為進行水電對風電與光伏發電的調節補償分析提供了基礎。計算發現,可近似按月平均資料計算可調節電量;根據地區電力發展規劃,估算了不同發展時期的負荷曲線、間歇性電力的出力曲線,並針對豐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設定間隙性電力全部入網,分配了各種電力成份在等效負荷曲線中的位置和作用,分析了水電的調節補償作用,分析表明,風光水組合電源情況下,其調節能力顯著增大,通過全網風、光、水、火綜合調度,充分證明了水電的調峰作用和承擔基荷的作用,由此可以發現水電站群是否具有足夠的能力調節峰谷差、定間歇性電力的棄電程度,這為抽水蓄能的發展提供了數據參考;理論上比較了不同節點接入風光的併網極限容量;結合電網的不同負荷水平,系統地對多電源經濟運行模式進行了研究,獲得了風電、光電、火電、水電的度電經濟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可為電力建設提供參考;為促進間歇性電力的直接消耗,提出、總結了若干種間歇性電源與水電直接相結合的方式和布置方案,可結合既有水電站,也可套用於新建水電站。研究證實,水電與間歇性電力的調節、互補與結合,可有力地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