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達石板墓群位於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一小山丘上,地勢呈東西向弧形排列,分東區、西區兩部分,東區41座,西區14座,總計55座。兩區間距49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達石板墓群
- 地理位置: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小山丘上
水達石板墓群位於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一小山丘上,地勢呈東西向弧形排列,分東區、西區兩部分,東區41座,西區14座,總計55座。兩區間距49米。
水達石板墓群位於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一小山丘上,地勢呈東西向弧形排列,分東區、西區兩部分,東區41座,西區14座,總計55座。兩區間距49米。墓向坐南朝北,地面墓冢以石板、石方、石柱等石料砌築成長方體仿房屋建築樣式,分一...
黔南水族墓群,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南部和荔波縣北部水族聚居區,是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遺址。黔南水族墓群重要的墓葬有:三都縣水龍鄉引朗石板墓11座,九阡鎮水懂村大寨石板墓1座,九阡鎮水板村上水達古墓45座和荔波縣水甫古墓群300座。幾處墓地雖然分屬兩個縣,但集中在一個南北約50千米,...
馬鬃山墓群,又被稱為馬鬃山石板墓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蘇木達格圖嘎查北15千米的杭蓋戈壁馬鬃山地區希日楚魯山一帶,分布面積約4平方千米,是商周至漢朝時期的墓群。馬鬃山墓群環希日楚魯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積達4平方千米,墓葬形制有方形、亞腰形、工字形...
從石板墓所處的自然環境看,使用該墓地的主人應是我國北方“隨水草放牧,居無長處”的遊牧民族。意義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墓地以北約200米的哈烏拉山近旁,分布著豐富的石板材料。這說明當時的居民在建築石板墓時是就地開採選用石料的。這類石板墓群在新右旗和新左旗已有大量發現,在蒙古和俄羅斯的外貝加爾地區也有較...
吉克格則石板墓群位於拉一木鄉拉一木村村北吉克格則上。墓群東北距拉一木鄉政府約500米,西南面的山谷中有溪流流過。墓群分布在山脈南麓的山腰上,墓葬皆為南北向,無明顯的分布規律。墓群所在山的山腳有村莊,亦有道路繞山腰而過。有石板墓10餘座。墓葬形制皆相似,平面呈長方形,長在1.6~1.8米間,寬在...
沽泊姚家墓群位於崖頭鎮沽泊姚家村前沽河河道中。石墓大致東西成行,間距2米左右。墓口一般呈方形,個別呈長方形。1986年挖河沙發現。在東西80米、 南北30米的河灘上,取去表層2米河沙後,暴露出淤泥河底,50多座石板墓就散列在淤泥層中。 槨室用石板砌築成斗形,口小底大。石板大多未經仔細加工,僅個別大...
巴音烏拉石板墓群 巴音烏拉石板墓群,2006年由自治區批准命名。歷史沿革 巴音烏拉石板墓群,建墓年代為隋唐,延續至今,2006年6月被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保護單位。地名含義 巴音烏拉石板墓群,“巴音”為地名,“石板墓群”用片石壘成的成片的墓穴。
墓葬均用薄石板嵌成,頂無蓋石,且已全部露出地面。墓葬形制有長方形、梯形、長條形三種。墓向以座南向北和座東向西為主。其中M53一座長2.8米,寬0.9米,M37長0.45米,寬0.2。其餘墓均約長1.5米至1.24米,寬0.6米到1米左右。曾在墓地內採集到錐刺紋夾砂陶殘平底罐一件。木撮乃姐石板墓群自發現...
墓群位置 布爾津縣位於祖國西北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以北,額爾齊斯河河畔,其北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縣境內有古代墓地65處,類別有石堆墓、土堆墓、石圈石堆墓、石圈土堆墓、石圍墓、石板墓等,根據墓葬附屬遺存的情況,又有石人石堆墓、列石石堆墓等;...
都柳江,在三都縣境內,有小溪摩崖、布仰摩崖、城鄉義冢之墳墓、都江古城垣、甲找水族石板墓、羊城福崖墓等文物古蹟,尚有背山臨水的水族、苗族民俗文化,如水族跳銅鼓舞、斗角舞、苗族跳古瓢舞、蘆笙舞等。其豐富的內容都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和令人神往的觀賞價值。都柳江兩岸重巒疊嶂,堆青擁...
像小東門這樣的石板墓群,在巧家縣城附近的魁閣梁子、三棵樹、七里徐家垴包及蒙故鄉段家坪也先後發現,這些石板墓群均分布於金沙江東岸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的平壩地區,當地谷稱米糧壩。其中,2009年12月發現的蒙故鄉一村段家坪石板墓群占地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而且墓葬密度大,墓和墓之間相距僅數十公分。巧家出土...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
博什瓦黑岩畫全部為陰刻石刻岩畫,畫面面積達440平方米,共19組27幅,分布在16塊天然巨石上,岩畫主要展示的是南詔大理時期的佛教遺址。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博什瓦黑岩畫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博什瓦黑岩畫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撮乃姐石板墓群 木撮乃姐石板墓群位於昭覺縣四開鄉好谷木...
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與臨近民族的民歌相互滲透,在我國的眾多民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罕伯岱村的達斡爾族民歌,現已被列入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罕伯岱村坎上起點處,是省級老龍頭古文化遺址,在龍爪處是市級古城遺址和石板墓遺址。老龍頭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屬青銅時期...
① 丹巴中路古遺址和石棺葬墓群全景 ② 十二橋遺址(T25)大型建築基址 ③ 崇州紫竹遺址殘存城垣一段 ④ 郫縣古城遺址發掘現場 ⑤ 郫縣古城大房址房屋遺址 ⑥ 成都十二橋遺址發掘現場 ① 邛窯省油燈 ② 邛崍什邡堂唐代民居建築遺址 ③ 邛崍什邡堂邛窯遺址 ④ 邛窯“邛”銘文杯 ⑤ 邛窯三彩雙耳壺 樂山麻浩崖墓 朝...
此外讓人意外的是這裡還有發現10餘座古墓,從墓的排列及堆積物來看屬於典型的石板墓。根據考古工作者初步鑑定該墓為突厥時代的產物,這一石板墓的發現,為岩畫的存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為岩畫時代提供了可靠的佐證。總之,寶德爾朝魯岩畫的發現,為岩畫事業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研究者認為寶德爾朝魯岩畫和洪格爾...
芒康縣相鄰的雲南德欽和四川巴塘1974年發掘的共32座石板墓的葬品和文物上看,都屬於戰國至秦漢之際的墓葬,說明戰國至秦漢時期,在瀾滄江、金沙江流域就有人類活動。從地理位置上分析,芒康周邊都有古代遺址墓葬,可以推斷,芒康境內自古就有人類活動,也就是戰國以前芒康土著居民在金沙江、瀾滄江沿線活動。歷代歸屬 ...
其墓葬非常有特色,分為土坑墓、土坑石槨墓、土坑石槨石棺墓、大蓋石墓、大蓋石積石墓、積石墓、階壇積石墓等7種,還發現了以女性為主體的40餘人的合葬墓。雖然分期上仍有缺環,但基本建立了從石板墓到積石墓比較清楚的序列,能看出前後傳承。其中積石墓、階壇積石墓反映出高句麗時期的一種特殊葬俗,此次...
在南部的兩壇之間為墓葬區,共清理墓葬7座,均為石板墓。其中有兩座墓為二次葬,一座位於南部壇之東側為小孩墓,其餘四座均為頭西腳東的單人葬。有兩座墓中出土有隨葬品,其中1號墓出土方形玉璧和石環各1件;7號墓出土玉環1件、骨笛1件。第三地點 草帽山遺址第三地點位於第二地點之西南,兩者相距200米,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