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車窯
- 外文名:Water wheel kiln
- 又稱:梅州窯
- 形式:是唐代燒造青瓷的古窯
水車窯特點,品種多樣,造型豐富,釉色青瑩,溫潤似玉,光素無紋,不重裝飾,製作考究,技術先進,水車窯發展,
水車窯特點
水車窯於南北朝後期至唐代初期創燒,盛於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產。產品不僅滿足當地市場所需,還遠銷海外。歸納有幾個特點:
品種多樣,造型豐富
據現有考古資料記載及筆者多年來收集的實物來看,水車窯燒制的產品有碗、碟、杯(盞)壺、鼎、盂、軍持、罐、爐、瓶、燈、灶、硯等等。從陶瓷的功用來考察,這些種類可分為祭器、明器、實用器三大類;基本能滿足唐代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祭禮、葬禮等所需並有批量銷往海外市場。
生產量最大的應是碗和碟。碗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玉璧足葵口碗,四瓣口,又稱四出線,四稜線(即碗邊開對成四小口?每口有一凸線直下底心);另一類是矮圈足碗,同是四瓣滿釉;器物和製作方法極似我國唐代最著名的浙江越窯的產品,唯支燒法有小區別,水車窯是滿施釉後在碗外底足擦去三塊釉後叉型支具裝燒,三塊擦痕明顯。越窯產品則底不施釉,為圓型墊支燒、露圓形墊痕;此類碗有達34厘米口徑的,應專為外銷所制。
釉色青瑩,溫潤似玉
梅州水車窯的胎質堅硬、厚實,但欠緻密細膩,手指叩之,聲音不夠清脆。胎色多呈青灰色,深灰色或灰白色。水車窯主要以釉質釉色取勝,其能傲居唐代廣東各瓷窯之首,全憑青翠嬌嫩的釉色和溫潤似玉的釉質。釉質分玻璃質感和半透明釉,並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開片紋和不開片紋兩種。開細片紋者,如宋代哥窯的魚子紋。釉厚者如厚冰堆積、晶瑩剔透。綜合實物表明:水車窯大多以玻璃釉為主,上品者如琉璃,似瑪瑙,觀賞價值極高。其次為半透明釉,無開片紋(出土時間長遇空氣變化亦有出現隱隱約約的淺裂紋);釉色有湖水綠色,豆綠色、黃綠色、艾色等,並有褐色的紫衣釉品種,無論何種顏色均朗潤清淡、氣韻天成。其中以湖水綠色最值一提,比之唐越窯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及後世宋代的蓋世名品龍泉窯的粉青釉毫不遜色。
光素無紋,不重裝飾
大唐時期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追尚樸素、古拙、端莊、純淨、實用之風。由此,全國各地燒制的陶瓷大都以光素為主,極少紋飾,以釉面清純、溫潤似玉為追求目標,尤其是皇室貴族用瓷。梅州水車窯所制青瓷亦步隨此一風潮,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出土品有刻、劃花等紋飾者,正如曾廣億《廣東唐宋陶瓷工藝特點》一文中描述“廣東唐代的日用陶瓷,從出土器物來看,除個別罐、盂鏤連線孔外,其餘均系素麵,胎質厚重,可知當時在陶瓷的製作方面講究實用,不重紋飾、在釉色方面追求玉的效果,一般唐瓷施釉較厚,就是這個原因。潮州北郊窯和梅州水車窯燒制的產品有不少碗、碟、壺、盆、罐等通體釉面光潔無瑕,色澤青中微泛黃色,晶瑩奪目,達到了似玉的要求。”
製作考究,技術先進
根據現有資料表明,唐代梅州水車窯的青瓷製作技術和窯爐選型等方面都是比較先進且極富創新改革精神。基本上吸收了唐代同時期最先進的技藝,與被稱為唐代青瓷瓷都——浙江越窯所使用的技藝幾乎無區別,有些技術沿習至今還在使用。
總的來說,梅州水車窯在中唐以來,以燒制青瓷為主,當地工匠積極吸收全國各地陶瓷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以及富於改革創新精神,產品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又大膽借鑑國外金銀器的造型,創造出別具一格的外域風情的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