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是宋代詞人范成大的一首詞,這首詞緊扣中秋賞月,抒寫了范成大“眼看時事力難任”,十載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隱田園的衷情。全詞感喟頗深,卻不乏豪放清逸的風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熱望幻滅以後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吳船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①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②,忽到黃鶴舊山頭③。老子箇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④。星漢⑤淡無色,玉鏡⑥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⑦,熨江⑧流。關河離合⑨,南北依舊照清愁⑩。想見姮娥冷眼⑪,應笑歸來霜鬢⑫,空敝黑貂裘⑬。釃酒⑭問蟾兔⑮,肯去伴滄洲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②新夢:未曾料到之意。
③黃鶴舊山頭:指黃鶴山,又名黃鵠山,今稱蛇山,在湖北武昌西。傳說仙人王子安曾乘黃鶴過此,因此為名。
④“老子”三句:詩人自謂,作者用以描繪自己此次登南樓遊樂的情景。箇中:此中。
⑤星漢:銀河。這裡指天上的星星。
⑥玉鏡:指月亮。
⑦秦、楚:分指古時秦國和楚國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與南地。
⑧熨江:此處形容江面平靜。熨:燙平。江:指長江。
⑨關河:山河。關:指關塞。離合:這裡用作偏義複詞,指分裂。
⑩南北依舊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籠罩著無邊的“清愁”。
⑪妲娥:即嫦娥。冷眼:對事物持冷靜或冷淡的態度。
⑫霜鬢:鬢髮如霜,形容年老。
⑬空敝黑貂裘:用《戰國策·秦策》的故事。這裡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實現。]空:徒然。敝黑貂裘:形容奔走連年,潦倒郎當。敝:破爛。
⑭釃酒(shāi):斟酒。
⑮蟾(chán)兔:古代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
⑯滄洲:水邊之地,隱者所居。此指故鄉。
白話譯文
細細算來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處度過十個中秋。舊夢未了今秋忽如新夢,飄然人到黃鶴舊時山頭。老子今夜豪興不淺,忽憶當年庾亮守鄂州,天教歷史上的聚會重現,我輩今朝宴飲賞月在南樓。迢迢銀河暗淡無光,獨見一輪皓月當空浮。
江北煙散,江南霧收,江水平似白練滔滔東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臨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當笑我白髮東歸,空損貂裘,壯志不酬。我今舉杯邀明月,肯否與我結伴共去滄洲?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節。作者於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乘船東歸,於八月十五日晚登武昌黃鶴山南樓與友人聚會,並填寫引詞。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該詞上片寫賞月時情景。開頭四句。作者略敘自己十多年間的行止。“細數”句回憶這期間的歷歷往事,包蘊豐富,沉吟唱嘆。很有淒涼之感。“十年”、“十處”並舉,還有“忽”字,寫出他四處流寓的“不勝漂泊之嘆”。“新”字綰合著今昔新舊之夢。“老子”三句寫中秋賞玩的豪興。作者借用一個典故來描繪自己此次登南樓的情形。詩人和庾亮雖相隔數百年,但都是秋夜宴集南樓,情景相同,可以相比美。所以他說老天又叫這種盛會重見,一今一古都是發生在這個南樓上。對自己登南樓度中秋夜晚擊節嘆賞。“星漢”二句描寫南樓眺望中的夜景。萬里無雲,夜空晴朗,銀河淺淡,只有一輪皎潔的圓月掛在高空中。
下片依然是描寫月色,但是相比於上片而言境界更加開闊,內涵更加豐富,由眼前的一輪明月拓展到月色下的大好河山。更由此而想到了國家至今仍是山河破碎, 憂國之心油然而生。一喜一憂,情緒陡轉。下面又一次轉到了作者的身世,用蘇秦事以自嘲,嘲笑自己忙碌半生卻功名不成,感慨自己的漂泊倦怠之感。於是有了最的“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兩句,更凸現了詞人的歸隱之意。“斂秦煙,收楚霧,熨江。“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動,使人想起那種平滑之狀。正當他神思飆舉、游思漫疏之際,忽然清醒過來,面對現實:“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眼下情況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籠罩著無邊的“清愁”。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當夜南北許多像作者這樣滿懷憂國之情的人的下樣望月的人的。這兩句是情緒的陡轉,但也是有來路的。前面的“秦煙”、“楚霧”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兩方,就有可能產生河山之異的感觸;起拍的“細數十年事”也有這樣的內蘊,“十處過中秋”就有一處是在使金途中於睢陽過的,自在此時聯想之中。下面又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
這首詞對中秋月色和大好河山的讚美,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痛惜關河離合,南北分裂,含蘊著他志在恢復的抱負。但終究虛無成就,不得已而想到退居山林,瀟灑度日月,這是作者的悲劇,也是當時愛國人士的普遍悲劇。詞風在豪放、婉約之外,獨具特色。並不過分豪邁悲壯,也不流於綺靡,確是一種變徵之聲。激奮中帶有蒼涼之感,很準確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熱望幻滅以後的淒黯逼仄的情懷。
名家點評
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王錫九:詞風在豪放、婉約之外,獨具特色。並不過分豪邁悲壯,也不流於綺靡,確是一種變徵之聲。激奮中帶有蒼涼之感,很準確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熱望幻滅以後的淒黯逼仄的情懷。(《唐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紹興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任徽州司戶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後出知處州,減輕賦稅,興修水利,頗有政績。幹道六年(1170年),他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官銜,充祈國信使,出使金國。後歷任靜江、成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伴,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范成大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為南宋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