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東風無一事

《水調歌頭·東風無一事》是清代張惠言創作的詞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東風無一事
  • 作者:張惠言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東風無一事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唯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注釋譯文

注釋

(1)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
(2)清影:消逝的清麗花影。
(3)即:接近,得到。
(4)飛絮:飄飛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經逝去。
(5)泛雲槎:槎chá:木筏。《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6)桴:小竹筏或小木筏,與“槎”義同。代表歸隱。
(7)東皇:司春之神。
(8)芳意在誰家:這是反問句,謂春意並沒有在世外,通過歸隱尋找春意是徒勞的。
(9)開落、來去:都是偏義複詞,詞義偏於落、去二字。
(10)了卻:了結,結束。
(11)韶華:美好的時光。代指春光。

譯文

東風並沒有要去刻意做什麼事,卻妝點出萬紫千紅的花朵。能夠以悠閒之心遍賞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彎偏斜的月鉤。我想擁有一支鐵質笛子,在繁花似錦的江南,靠著一樹芳香瀰漫、潔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頌春贊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雲深處,讓人間春色與天上仙境溝通交融。清麗的花影卻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難以尋得。
既然現實中理想不能實現,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飄然歸隱,“乘桴浮於海”?東皇笑了一笑,告訴我們說:春意難道在別人家嗎?難道春花落了,東風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結了嗎?在花落之後還有春意歸來的途徑,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作品賞析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這兩句既是實寫春日景象,也藉以喻道。有兩重含義:一、大道並無功利目的,卻能普惠眾生;二、如得大道,觸處皆春。與朱熹“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意境相類。
“閒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不說“花”而說“花影”,一者增加了花的幽約迷人的情致,使讀者聯想到張先的名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二者這五首詞中,作者總是用夜間月色比喻道德之光輝,用日間景象比喻現實的功利誘惑。所以也有這樣的寓意:只有具備悟道的悠閒平靜之心境,才能真正領略人生之美好。“閒來閱遍花影”主語是“月鉤”。“斜”字說明月鉤從升起到西斜一直在欣賞花影,與上句“遍”字呼應。“惟有”二字用“月鉤”反襯塵俗之眾往往沉迷於功名利祿的追求而不能真正領略人生的佳境。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這三句用的是第一人稱“我”,既是寫自己的思想歷程,也是代擬年輕人常有的想望——永遠和春意相伴。以下也多有類似寫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擬寫年輕人的遭遇和困惑,既有真實性,也有虛擬性。用這樣的口氣來教導學生,顯得更加親切可信。曰“江南”曰“香雪”,意在突出春意之美盛。曰“鐵笛”曰“玉城”,意在突出永不損毀,春意常駐。玉城,玉京,道家稱天帝所居之處,也就是長生不老之仙境。吹徹:吹到,吹通。既是實寫笛聲嘹亮,上達雲天;也是寓意人間春景能和天上仙境相通相融,永不消逝。霞:雲霞。也有多重意蘊。一是與“吹徹”搭配,突出笛聲的嘹亮,有響遏行雲之意。二是點染仙境特徵,傳說的仙境都在雲霞之中。三是天上美麗的彩霞與人間繁盛的春色互相呼應,突出春意永駐的想望。
“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這兩句寫想望的破滅。也代表了年輕人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這幾句與上片一樣,也是虛擬的性質。
“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從此至末尾幾句都是東皇之語。作者借東皇之語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來教導學生。
“難道春花開落,又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這幾句還是東皇的反問語,謂沒有了春花春風,春意並不會完結。
“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來的標誌,“芳草不曾遮”是說節候的變化可以帶走自然的春光,卻擋不住道德春光的來臨。這是全詞的總結,謂如果能求道悟道,即使沒有得到現實功利,道德之春也會永駐心中。

作者簡介

張惠言(1761—1802)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慶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於易學,與惠棟、焦循一同被後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