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是南宋詞人王以寧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大別山的山勢險峻,景色優美,詞人想到曾與故人一同登山。下片寫時間流逝,十年後詞人又一次和故人登山,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該詞音調飛揚,頓挫有力,行文變化多端,獨具異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王以寧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①·呈漢陽使君
大別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常記鮚碕狂客②,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③。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④。
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舉酒一觴今古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鸚鵡更誰賦⑥,遺恨滿芳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長調。又名《元會曲》《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此體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平韻。
②鮚(jié)碕(qí)狂客:代指漢陽使君。古代有以籍貫稱人的習慣。
③杖策擁羊裘:《後漢書·逸民傳·嚴光》隱士嚴光“披羊裘釣澤中”。
④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月》詩。“水明樓”,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於樓台。“明”用作動詞。
⑤觴(shāng):古代盛酒器,作為動詞時有敬酒,飲酒的意思。
⑥鸚鵡:東漢末年禰衡不為曹操所容,後來終為黃祖殺害。他曾在漢陽的鸚鵡洲寫了《鸚鵡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白話譯文
大別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勢峭拔,高聳入雲。闊別十年今又與其重逢,景色清麗如故。想起漢陽使君,他身穿羊裘,拄著拐杖,在大雪停後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輪彎月,湖水清澈,樓閣倒映。
十年的歲月,仿佛一枕黃粱夢,還未察覺,歲月已匆匆而過。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頭相互追逐,健步如飛。暢飲美酒,評談千古,感嘆英雄豪傑都已逝去,不由得淚雨難收。現在誰作鸚鵡賦?壯志未酬,只有滿腔遺恨。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獻給漢陽使君而寫的,這位漢陽軍的長官,是王以寧志同道合的老友,闊別十年,又相逢了,詞人面對大別青山(在漢陽縣東北),感慨萬端,於是寫下該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詞的上片,寫大別山的秀美景色及與摯友之間的深情。起句“大別我知友”,表示他對漢陽使君的親切感情,他滿懷友情呼喚出:我在大別山的知心的朋友啊。“突兀起西州”又是對朋友的讚美,這裡是說,你高高地被任命作西方州軍(指漢陽)的長官。十年前,他們曾見過面,而十年後的今天,他們又在大別山重逢,感情特別親切,因而有“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之語。“依舊”言十年中山色秀氣如故,“秀色照清眸”,既寫山,又寫人,“照”字把“秀色”與“清眸”聯繫在一起,把主體與客體相結合,秀色照於清眸之中,而“清眸”又以明亮有神的目光,表達詩人與朋友的逸興豪情,把人與自然融合為一了。下面筆鋒轉入對十年前的往事的回憶。“常記鮚碕狂客,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寥寥幾筆,他的朋友的性格便呈現在讀者面前,“鮚碕狂客”,已點出這位漢陽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擁羊裘”,著意描寫朋友的外表,是拄著杖穿著羊裘,一派隱士裝束。這裡“鮚碕狂客”並非說他的朋友是一位隱士,而是通過外在形象的刻劃,反映了朋友的曠達。十年前,他們是在一次雪剛停之後上山登樓的,大別山的迷人夜景是“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在千仞群山中,月亮慢慢露出。寫景極為形象,運意也極空靈。“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的《月》詩,又曾被蘇軾讚美為絕唱,王以寧用其語意,再現了與故友同游的美好回憶:雪天月夜的大別山,景色何等清秀明澈,兩位摯友登山逸興何等豪放。
詞的下片,寫久別相逢的激盪情緒。十年的漫長歲月,國家的盛衰興廢,個人的宦海浮沉,這一切都好象黃粱一夢。“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過片承上啟下,與上片的“常記鮚碕狂客”一起登樓望月相銜接,表現了這次重遊的思想動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從感嘆轉入重遊大別山的敘寫,與“邀我登樓雪霽”又遙相呼應。過去“杖策擁羊裘”登上山頭,這次老友“飛步”,表現豪興不減當年。巍峨的大別山,又一次迎接這兩位老朋友。他們在“碧山頭”舉杯痛飲,暢談古今。兩人都壯志未遂,悲憤填膺,“舉酒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這一韻寫重遊大別山的種種感慨,嘆息過去“英雄骨冷”,現在想來清淚難收,古代是如此,當今又如何呢?他從漢陽鸚鵡洲聯想到禰衡作《鸚鵡賦》的故事,以“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結束此詞,在這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上,只有滿腔遺恨,作者借《鸚鵡賦》為喻,道出了胸中的鬱積。
詞意是“呈漢陽使君”,記敘作者與這位朋友的深厚情誼,上下片寫兩游大別山,第一次逸興遄飛,還沒有受壓抑的痛苦。第二次“飛步碧山頭”,則經歷了世事,感慨萬端。全篇詞感情豪邁粗獷之中見真情,作者再現了大別山縱橫遼闊、莽莽蒼蒼的雄渾境界,體現了一種濃郁的感情色彩。詞篇比擬形象,境界宏大壯闊,大別山氣象雄壯磅礴,大別山間的月色又清麗動人。
名家點評
海南大學教授唐玲玲《宋詞鑑賞》:詞篇所展現的,是躍動豪邁的情感體驗,是壯闊宏大的突兀山峰,是千仞叢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殘夜水明樓”,是芳草萎萋的鸚鵡洲的懷古幽怨。詞人在動盪強烈的思想情緒中,運用動靜相濟的藝術手段,將大自然的環境與作者感情的波瀾和諧地統一起來,“相逐飛步碧山頭”,即是寫朋友邂近相逢的萬千感慨,極其激動,在翠碧的山峰上飛步相逐,情緒達到了忘情忘我的地步;本來是靜悄悄的大別山的秀色,大別山頭的月夜群峰,亦為詞家一陣陣飄動的情緒狂瀾所掀動。動靜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王以寧,字周士,湘潭人。生卒年不詳。宣和三年(1121年)以成忠郎換文資為從事郎。建炎初以樞密院編修官出守鼎州。升直顯謨閣。後因事被貶台州、永州、潮州。紹興五年(1135年)特許自便,紹興十年(1140年)復右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氏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