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山是位於安徽省涇縣西部徽省涇縣城西的一座山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西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 著名景點:崇慶、寶勝、白雲三大古寺
水西山是位於安徽省涇縣西部徽省涇縣城西的一座山巒。
水西山是位於安徽省涇縣西部徽省涇縣城西的一座山巒。...... 水西山是位於安徽省涇縣西部徽省涇縣城西的一座山巒。中文名稱 水西山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
水西山宅圖軸,為清朝揚州的實力派畫家華喦所繪,其富有創新精神,畫風新款別致。此圖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指彝族六組分宗的默支系慕齊齊之後裔妥阿哲所建立的勾則(彝族政權名),下轄水西地方,彝語又稱慕俄勾,主要位於今天畢節鴨池河以西!...
水西寺塔,中國佛塔。位於安徽省涇縣西水西山上。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原在水西寺內,故名。李白、杜牧等曾於此留下足跡。寺早已毀圮,塔仍存。為七層六角...
《和李白水西詩韻》是宋代僧人守訥禪師所題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通過想像李白當年遊歷山川、勝景之事,讚嘆了李白的“壯志”和“浩氣”,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歲月...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
西山屬呂梁山系,背負著古晉陽5000年文明史。幾十公里的西山宛如一架巨長的名山屏風。從上蘭村汾河出水口向南排開去有冽石山、崛圍山、嬰山、石室山、蒙山、...
西山瀑布(Xīshān Pùbù)在連平縣城西4公里的西山上,故名。瀑布水源池底有7個泉眼湧水,稱“七姑塘”。水流飛瀉而下,形成300米高的瀑布。西山瀑布位於水庫的...
1999年9月,我根據徐霞客《游太華山記》等歷史資料記載,在西山辦公室的協助下...梁王閣榭水中央,烏鴉雙星帶五潢。跨海虹橋三十里,廣寒宮殿夜飄香。明、清時期...
西山茶,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西山茶又名棋盤茶、棋盤仙茗,是桂平市西山寺的綠茶,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說。在《中國名茶志...
大連西山水庫始建於 1927 年 8 月,於 1934 年 3 月竣工,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的中型水庫。水庫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紅旗鎮張家村,馬欄河下游。水庫最...
《北京西山八大水院》是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王雪蓮 。...... 《北京西山八大水院》是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王雪蓮 。...
西山島是洞庭西山的簡稱,面積79.8平方公里,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島。屬於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原名:西山鎮)...
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
西山 憐那(にしやま れな、2001年1月14日 - ),元AKB48 Team A(選秀第1巡目指名)成員。青森縣下北郡東通村出身。經紀公司是株式會社AKS。...
蘇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82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2007年所屬西山鎮改名金庭...
2007年底,西湖區提出,要用三年時間,把這片連綿群山的山脈全線打通,打造出一條杭州最長,也是目前所知全國範圍內最長的一條山體游步道——西山游步道。...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
西山十戾清末民初北京老百姓的坊間傳聞:北京西山有十個修煉千年的精靈(獾、熊、鶚、豬、驢、狼、狐、蟒、猴、癩蛤蟆)通了人性,投胎轉世,成為伴隨清朝始終的十...
西山晴雪(the Sunny Western Hills after Snow),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主要泛指西山雪景,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脈素稱“神京右臂”,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積雪之說。...
西山,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西山,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城西郊。...... 西山,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西山,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城西郊。中文名 西山 位於 四川省南充...
呂梁山脈中部東麓的邊山地區,北迄汾河冽石口,南至天龍山柳子峪,史稱太原西山。太原西山是太原20萬年人類活動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見證。千百年...
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桂平縣境內,城郊1公里處。西山以“石奇、樹秀、茶香、泉甘”著名,景區歷史悠久,原是佛教勝地,現仍保留有較為完整的佛教建築、廟宇,如龍華寺...
西山是西洞庭山的簡稱,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島。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
西山大雅,是一名日本職業足球運動員,司職後衛。現在效力於日本足球甲級聯賽的橫濱水手足球俱樂部。1 ...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姜、楊兩姓共同建村,以兩姓命村名姜楊台。後來林、隋、陳、牟、傅等5姓來此定居,因地處水頭村西,改名為水頭西山村。後因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