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咬傷

簡介,預防措施,症狀體徵,檢查診斷,治療,

簡介

水蛭又稱螞蟥,一般棲於淺水中。但在亞熱帶的叢林地帶,還有一種旱螞蟥常成群棲於樹枝和草上。螞蟥致傷是以吸盤吸附於暴露在外的人體皮膚上,並逐漸深入皮內吸血。被咬部位常發生水腫性丘疹,不痛。因螞蟥咽部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傷口流血較多。
發現螞蟥已吸附在皮膚上,可用手輕拍,使其脫離皮膚;也可用食酯、酒、鹽水、煙油水或清涼油塗抹在螞蟥身上和吸附處,使其自然脫出。不要強行拉扯,否則螞蟥吸盤將斷入皮內引起感染。螞蟥脫落後,傷口局部的流血與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會引起特殊的不良後果。只需在傷口塗抹碘酒預防感染即可。

預防措施

從事水田作業時,可穿長筒靴避免淺水中螞蟥的叮咬;在亞熱帶叢林中工作或旅遊時,穿長衣長褲並紮緊領口、袖口和褲腳,以防旱螞蟥爬入叮咬。

症狀體徵

當人在水中勞動或游泳時被水蛭咬傷,取出水蛭後傷口會流血不止,但水蛭不會鑽入皮內。初咬時一般不覺疼痛或僅感瘙癢,直到吸血後離去或取掉水蛭時才感到疼痛,局部皮膚可見到一個三角形的傷口,周圍皮膚可出現紅斑或風團,嚴重者可出現大皰及壞死,個別的可出現全身反應或休克。較小的水蛭有時可鑽入陰道引起陰道流血,亦可侵入尿道引起尿痛或血尿。在池塘洗臉、游泳或飲生水時,水蛭可鑽入鼻腔,引起間歇性鼻塞、鼻衄、鼻痛、流涕及鼻內蠕動感。水蛭咬傷多見於小腿、足背及浸水部位。

檢查診斷

下水後發現皮膚有瘙癢或疼痛、出血,常能發現水蛭仍牢固地叮附在皮膚上吸血,診斷不難。

治療

1.水蛭若已吸附在皮膚上,切不可用手強拉,以免吸盤斷在傷口內引起流血不止。
2.採取如下辦法取出水蛭:
(1)用手掌或鞋底連續拍擊蟲體,水蛭可白行退出脫落。
(2)取食鹽或濃醋、白酒、旱菸油置於蟲體表面,數分鐘至10餘分鐘,水蛭可自動退出。
(3)水蛭進入陰道、鼻腔、尿道時不要驚慌,也不可用手強行拉出,可在局部塗蜂蜜、香油或青魚膽,水蛭會自動退出體外。亦可用2%普魯卡因加1%腎上腺素浸濕棉球塞入陰道或鼻腔內或用濃鹽水灌注,幾分鐘後水蛭失去活力然後取出。
3.被水蛭咬傷的皮膚塗搽消炎藥,以防繼發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