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羽裂蟹甲草Sinacalia tangutica(Maxim.) B. Nord.的根莖。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湖北及四川等地。具有祛風,平肝,順氣化痰之功效。用於風濕疼痛,頭痛眩暈,偏癱,胸脅脹滿,咳嗽痰多。
基本介紹
- 中藥名:水葫蘆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華蟹甲屬
- 種:羽裂蟹甲草
- 採集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泡酒
- 毒性:小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別名
登雲鞋、豬肚子、雞多囊、角麻、羊角天麻、山蘿蔔、花蘿蔔、水蘿蔔。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祛風,平肝,順氣化痰。
主治
用於風濕疼痛,頭痛眩暈,偏癱,胸脅脹滿,咳嗽痰多。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疼痛:水葫蘆七、鉤藤、九節風、竹根七、香樟樹根、松節各9g,水煎服。
2、治癰腫瘡毒:水葫蘆七、敗醬草、蛇倒退、赤葛根皮、刺老包各適量,搗絨敷患處。(1-2方出自《本草圖典 第1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泡酒。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颳去外皮,蒸透曬乾。
形態特性
羽裂蟹甲草又名:唐古特蟹甲草、羽裂華蟹甲草。根狀莖塊狀,徑1-1.5厘米,具多數纖維狀根。莖粗壯,中空,高50-100厘米,基部徑5-6毫米,不分枝,幼時被疏蛛絲狀毛,或基部無毛,上部被褐色腺狀短柔毛。葉具柄,下部莖葉花期常脫落,中部葉片厚紙質,卵形或卵狀心形長10-16厘米,寬10-15厘米,頂端具小尖,羽狀深裂,每邊各有側裂片3-4,側裂片近對生,狹至寬長圓形,頂端具小尖,邊緣常具數個小尖齒,基部截形或淺心形,上面深綠色,被疏貼生短硬毛,下面淺綠色,至少沿脈被短柔毛及疏蛛絲狀毛,具明顯羽狀脈;葉柄較粗壯,長3-6厘米,基部擴大且半抱莖,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上部莖葉漸小,具短柄。頭狀花序小,多數常排成多分枝寬塔狀復圓錐狀,花序軸及花序梗被黃褐色腺狀短柔毛;花序梗細,長2-3毫米,具2-3個線形漸尖的小苞片。總苞圓柱狀,長8-10毫米,寬1-1.5毫米,總苞片5,線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寬1-1.5毫米,頂端鈍,被微毛,邊緣狹乾膜質。舌狀花2-3個,黃色,管部長4.5毫米,舌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3-14毫米,寬2毫米,頂端具2小齒,具4條脈;管狀花4,稀7,花冠黃色,長8-9毫米,管部長2-2.5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長圓狀卵形,長1.5毫米,頂端漸尖。花葯長圓形,長3.5-3.7毫米,基部具短尾,附片長圓狀漸尖;花柱分枝彎曲,長1.5毫米,頂端鈍,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約3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糙毛狀,白色,長7-8毫米。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溝邊、林緣和草叢中。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湖北及四川等地。
藥材性狀
塊莖呈長橢圓形或圓形,有的已壓扁。長4-9cm,直徑1.5-2.5cm。表面灰棕色,半透明,未去皮的棕黃色,環節明顯,有不規則溝紋及皺紋;並有鬚根痕。頂端有殘留的莖基。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角質樣。未加工蒸煮的中央髓部呈隔片狀。無臭,味微甜。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化痰,平肝。主治頭痛眩暈,風濕疼痛,偏癱,咳嗽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