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水華監測對於準確及時掌握水華發生現狀和趨勢,減輕和避免水華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損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19年,中國尚沒有水華監測技術標準,導致在水華實際監測過程中缺乏規範化作業指導。為提升廣東省水生態監測能力,推動水華評價及水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地方標準《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DB44/T 2261-2020)。
編制進程
2015年1月,依託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承擔的廣東省科技計畫研究項目《水華監測技術規程》和國家“十二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東江流域水質與水生態風險控制技術集成與綜合示範”項目任務,成立《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編制組。
2015年,編制組收集整理了水華監測方面相關的政策、監測標準、技術指南、技術規範等資料,為全面分析研究中國水華分級與監測技術提供必要的基礎。此外,編制組到廣東省內外對典型河流、湖泊和水庫不同類型的水華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不同水體水華暴發的特徵,為水華分級提供現場補充資料。
2016年,編制組多次召開內部討論會,編寫完成《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及編制說明(初稿),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初稿)專家諮詢會,與會專家審閱了相關技術檔案,聽取項目組對規程主要內容的匯報,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2017年,編制組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完善《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及編制說明。
2018年5月~10月,經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申報,編制組向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廣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項目《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任務書及申報補充材料。
2019年1月經審批,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下達《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項目,歸口部門為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技術歸口單位為廣東省環境管理標委會。由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承擔起草工作。
2019年2月~5月,編制組召開《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內部討論會,針對規程主要內容“水華分級”等任務,進行數據整理與豐富。
2019年6月~10月,進一步對思路修改完善,修改規程及編制說明,形成徵求意見稿,尋求專家進行指導。
2019年11月~12月,將最後確定的規程及編制說明徵求意見稿送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水利廳等省直部門以及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生態環境部門進行公開徵求意見。
2020年1月~4月,將反饋意見進行統一處理,並根據反饋意見對標準文本進行了修改與完善。完成標準送審稿。意見採納情況詳見《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意見匯總處理表。
2020年8月20日,受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廣東省地方標準《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審定會,會議邀請了7位專家組成專家組,與會專家與代表認真聽取了《水華風險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標準起草組的介紹,對該標準送審稿和送審稿編制說明的內容逐條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討論,認為該標準技術路線合理,起草過程符合規定,內容和格式符合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專家組同意該標準通過審定,並建議將標準名稱改為《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建議制定單位對審定專家提及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儘快形成報批稿,作為推薦性地方標準上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批發布。
2020年8月20日~2020年9月20日,起草組對審定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匯總,討論。根據專家意見將標準名稱改為《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並對送審稿和編制說明進行修改,同時對於修改過程中新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補充和修正,形成報批稿。
2020年12月28日,地方標準《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DB44/T 2261-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3月28日,地方標準《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DB44/T 2261-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趙學敏、苟婷、嚴惠華、馬千里、周純、趙瑞、姚玲愛、虢清偉、曾凡棠、魯言波、梁榮昌、范中亞、李思陽、藍郁。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水華程度分級 | |
---|
5 水華監測方法 | |
---|
6 監測報告編制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DB44/T 2261-2020)規定了常見藻類藍藻、硅藻和甲藻水華的程度判別、分級以及監測的內容和方法。該標準適用於河流和湖庫的水華判別、監測與評價。
引用檔案
GB 6920 水質—pH的測定—玻璃電極法 GB 7489 水質—溶解氧的測定—碘量法 GB/T 11892 水質—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酸性高錳酸鉀法 GB/T 11893 水質—總磷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GB/T 11903 水質—色度的測定—鉑鈷比色法 GB 13195 水質—水溫的測定—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 GB/T 20466 水質—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 HJ 199 水質—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HJ 506 水質—溶解氧的測定—電化學探頭法 | HJ 636 水質—總氮的測定—鹼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68 水質—總氮的測定—流動注射-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671 水質—總磷的測定—流動注射-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HJ 897 水質—葉綠素a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HJ 1098 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範 SL 87 透明度的測定—塞氏盤法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水華程度分級與監測技術規程》(DB44/T 2261-2020)的制定,可為不同水域水華水生態的現狀及動態變化的監測提供一個系統、科學、可靠、適用性較廣泛的指導,可促進水生態環境的監測、水華的評價及水環境質量的保護與恢復工作。該標準規定了廣東省常見藻類水華的初步識別、程度分級及水華監測的內容和方法等要求,對於滿足生態環境部門開展不同類型的水華監測與評估工作十分必要,為規範和指導廣東省水華監測工作,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