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水草栽培與造景
- 作者:白明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2
- ISBN:7122205061
- 外文名:Keeping Planted Aquarium and Aquascaping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內首部系統講述觀賞水草栽培方法、水質管理和水草造景等技術的專業科普著作,幫助廣大水草和水族愛好者了解有關水草品種選擇和水草造景知識,進入一個神奇多彩的水草王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白明,自然科學圖書作家,觀賞生物和水族箱專家,馨水族工作室創始人。多年來從事觀賞魚、海洋無脊椎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養殖、貿易以及相關文化宣傳工作。著有多本觀賞動物類書籍,擅長用風趣和人性化的語言去闡述動物的飼養方法和自然史知識。他認為:休閒類動植物科學書籍,不是教科書,不僅要涵蓋有用的技術,還必須讓讀者閱讀得快樂。
馨水族工作室簡介
馨水族工作室隸屬於北京綠水馨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依託公司強大的觀賞魚進出口貿易渠道和精品魚類養殖場,從事觀賞魚及其他觀賞動物的文化推廣和藝術創意等工作。通過出版物、網站、手機平台等方式向動物愛好者介紹飼養技術和相關文化知識,為愛好者提供點對點的文化和技術交流平台。
馨水族工作室匯集了動物分類、動物行為、動物攝影以及藝術創意等人才,致力於用科學的方式詮釋藝術,用藝術的方法表現科學。
白明,自然科學圖書作家,觀賞生物和水族箱專家,馨水族工作室創始人。多年來從事觀賞魚、海洋無脊椎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養殖、貿易以及相關文化宣傳工作。著有多本觀賞動物類書籍,擅長用風趣和人性化的語言去闡述動物的飼養方法和自然史知識。他認為:休閒類動植物科學書籍,不是教科書,不僅要涵蓋有用的技術,還必須讓讀者閱讀得快樂。
馨水族工作室簡介
馨水族工作室隸屬於北京綠水馨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依託公司強大的觀賞魚進出口貿易渠道和精品魚類養殖場,從事觀賞魚及其他觀賞動物的文化推廣和藝術創意等工作。通過出版物、網站、手機平台等方式向動物愛好者介紹飼養技術和相關文化知識,為愛好者提供點對點的文化和技術交流平台。
馨水族工作室匯集了動物分類、動物行為、動物攝影以及藝術創意等人才,致力於用科學的方式詮釋藝術,用藝術的方法表現科學。
圖書目錄
第一章認識水草
一、野外的水生植物
二、水生植物的分類
三、家中的水草從哪裡來
四、水草生理學
第二章必修課
第一課水族箱
第二課種植材料
第三課過濾器與氮循環
第四課光照與光源選擇
第五課肥料和催化劑
第六課水化學
第七課小問題與大麻煩
第八課平衡法則
第三章水草品種風雲史
一、本章圖示說明
二、最初那些年——水蘭、眼子菜和金魚藻時代
三、第一次熱帶水草引種——澤瀉、天南星和爵床
四、大而優美的時代——水蕹、石蒜和睡蓮
五、歐式水下花園——耐修剪的插莖類
六、自然水景的興起——苔蘚、蕨類
七、比技術時代的到來——谷精、太陽
八、有錢人的收藏——澤瀉和天南星類回歸
九、其他品種
第四章水草的栽培與造景
一、水草的栽種方法
二、水草的日常管理
三、水草的修剪方法
四、水草造景
後記
參考文獻
一、野外的水生植物
二、水生植物的分類
三、家中的水草從哪裡來
四、水草生理學
第二章必修課
第一課水族箱
第二課種植材料
第三課過濾器與氮循環
第四課光照與光源選擇
第五課肥料和催化劑
第六課水化學
第七課小問題與大麻煩
第八課平衡法則
第三章水草品種風雲史
一、本章圖示說明
二、最初那些年——水蘭、眼子菜和金魚藻時代
三、第一次熱帶水草引種——澤瀉、天南星和爵床
四、大而優美的時代——水蕹、石蒜和睡蓮
五、歐式水下花園——耐修剪的插莖類
六、自然水景的興起——苔蘚、蕨類
七、比技術時代的到來——谷精、太陽
八、有錢人的收藏——澤瀉和天南星類回歸
九、其他品種
第四章水草的栽培與造景
一、水草的栽種方法
二、水草的日常管理
三、水草的修剪方法
四、水草造景
後記
參考文獻
序言
——和外祖母學生活
我小的時候曾在農村生活過一年,那是很值得懷念的童年時代。隨著北京飛速建設的腳步,以前居住的農村早已被高樓大廈所代替,我知道我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些菜園子、玉米地、池塘、豬圈都只能是一種記憶。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我常和外祖母在一起,看她種地、餵豬、收拾院子以及種花。外祖母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更確切地說,我們都是在北京城世居了300 年以上的少數民族,我是蒙古族,外祖母是滿族,就是現在所謂的老北京“旗人”。說到這裡要強調一下,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認為我喜歡金石魚鳥是受到沒落八旗家族的影響,提籠架鳥、飛鴿子放鷹。其實一點兒也沒有,在我的家人中,除了我以外沒有人喜歡養魚。據說,我的祖輩上也沒有喜歡養魚、養鳥的,就連鄰居中都沒有喜歡養魚的。實際上,我小時候多次因為養魚而挨打,但是打了仍然不改。顯然,我喜歡水族絕不是受到祖輩的影響,如果說非要有什麼人影響了我的話,我覺得達爾文和法布爾可能對我有一些影響,因為我年幼的時候看過他們的書,並對書中描述自然物種的神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接著說我的外祖母,她和我的不同是:她有極度悽慘的童年、青年以至大半生。民國的時候,她的父親抽大煙,變賣了家產還不夠,於是要賣妻子、女兒。幸有好心人幫忙,外祖母逃到了她舅舅家居住,躲過了一劫。但悲慘的童年就此開始,在萬惡的舊社會並沒有人疼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兒。外祖母從八九歲就開始靠給東直門內的小吃店挑豆汁賺營生,而且不給飯吃。外祖母說她那時候只有一個心思,就是看見什麼都是“餓”,連路邊的大樹都想啃兩口。餓極了就偷喝豆汁,然後向豆汁桶里摻點兒水再送去。連續靠喝豆汁活了好幾年(當然隔三差五的也有個窩頭吃),後來被嫁到了農村(如此看來,豆汁真是個好東西,它成就了外祖母的健康和長壽)。
各地的農村都比較輕視女性,尤其是在舊社會。假如娘家還有個三親四眷,婆家人也不敢往深了欺負你,比如欺負急了,娘家哥哥就可以來替你撐腰(北京話叫“拔創”)。假如你娘家沒有人了,那就慘了,基本上吃的是豬狗食、乾的是牛馬活,稍有不慎,非打即罵。北京郊區的婆婆們都是大字不識的,整治兒媳婦的高招卻無師自通。又趕上那些年“鬧日本”,可算是:在家待著隨時可能挨打,出去幹活隨時可能沒命。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外祖母還保持著生活的情調——不論農活多累,都要養幾盆花。這一愛好一直伴隨她到今天,她已經快90 歲了。這期間經歷了無數變遷,從種地到不再種地,從挨餓到不再挨餓,始終不變的是家中一定要種幾盆花,即使農田裡的活再繁重,也要種花。因為她認為家裡有盆花,才像個過日子的樣兒。
大多數農民是不喜歡種花的,因為他們天天和土、莊稼打交道,不煩這些東西已經是不易了。即使是花農,也未必喜歡花,而是把種花看成營生。我在農村住的那一年,外祖母的生活已經不再艱難,她專門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開出一畦來種花,夏季里一畦花開得無比鮮艷,我忘記了是什麼品種,可能是月季也可能是大麗花。在忙完一天的農活後,我和她坐在田埂上看夕陽照在那些花燦爛的“臉”上。那是屬於外祖母的花,是屬於她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也許那還是我們活著的真正意義。
我之所以要在這本書的前言裡先寫這個事情,是因為栽培水草這個活動就像我外祖母養花,並不是一種深奧的技術,也不是為了生計而為。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懂得生活並認真生活的姿態。
我們需要生活,而不是僅僅生存下去。應當說,只要給我生存的權利,我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好好生活。生存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存是物質上的,生活是精神上的。種花、養草、讀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精神升華的動力。在2013 年出版的《家養淡水觀賞魚》一書中,我提到了一些佛學的內容。我很喜歡佛學,但我不加入佛教。佛學是一種能讓人放鬆的哲學,發明它的那個人——悉達多·喬達摩最經典的語錄就是:“心中有佛,你即是佛”。怎樣才能心中有佛呢?悉達多又告訴我們,要證悟。什麼是證悟呢?這解釋起來就複雜了,要參透凡事的本質,即所謂大徹大悟;充分了解四法印並主動地修持,等等。既然是哲學,總得有點兒深奧的東西,讓人們慢慢去想。
在我看來,懂得生活就是證悟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徹悟了生活的原理,才會懂得生活。懂得生活能消除我們很多的痛苦,難道佛學本身不是為了消除人的痛苦嗎?恰好,種花消除了我外祖母半生來自生活的苦痛,養水草正在為我的生活提供著快樂。這些年來,一直有朋友向我諮詢某種觀賞魚如何養?某種水草如何種?等等。當我告訴他們幾天后,其中一些人就會跑來說“我還是養不好”,然後說“你是專家,我不成”。其實瞎扯,哪裡有專家,在家裡養幾條魚、種幾株草,沒有什麼高精尖的技術,又不是製造飛機、火箭。歸根結底是你不懂得其中的樂趣,不願意主動去想那些遇到的小問題,這也許就是不會生活的一種表現。當然,我不是說不養水草的人就一定不會生活,但不會生活的人一定養不好水草。
讓我們擁有快樂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任意選擇。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注定養水草這個愛好是能幫你更好地感受生活,享受其中的幸福和愜意。因為,你愛好栽培水草。愛好是一切快樂的源泉,是不斷探索的動力。當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後,坐在水族箱前,看那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修剪、侍弄著那些水草。你心裡會是怎樣的感受呢?我知道,許多年前,我坐在田埂上看夕陽下的花朵時就感受過了,那感覺真好。那時候,你一定忘記了所有的煩惱。
最後,我告訴朋友們。我的外祖母70 歲時學會了游泳,75 歲的時候開始拿著字典認字,80 歲的時候能看小說和報紙了,並能用手機發彩信給我。那幾年,她還坐著飛機到處去旅遊,去過的地方比我都多。85 歲後,她開始喜歡看我寫的書,她說要加入我的研究計畫。這兩年正在與我合作研究蝴蝶蘭和菊花的雜交育種。神奇的老太太,我們娘兒倆最有共同語言。因為她從來不談論家長里短的事兒,我們在一起要么聊戲曲里的典故,要么討論植物種植方面的一些技術。比如,這本書里的一些內容我也和她探討過。
謹以此書的出版
祝願我的外祖母更加健康長壽
我小的時候曾在農村生活過一年,那是很值得懷念的童年時代。隨著北京飛速建設的腳步,以前居住的農村早已被高樓大廈所代替,我知道我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些菜園子、玉米地、池塘、豬圈都只能是一種記憶。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我常和外祖母在一起,看她種地、餵豬、收拾院子以及種花。外祖母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更確切地說,我們都是在北京城世居了300 年以上的少數民族,我是蒙古族,外祖母是滿族,就是現在所謂的老北京“旗人”。說到這裡要強調一下,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認為我喜歡金石魚鳥是受到沒落八旗家族的影響,提籠架鳥、飛鴿子放鷹。其實一點兒也沒有,在我的家人中,除了我以外沒有人喜歡養魚。據說,我的祖輩上也沒有喜歡養魚、養鳥的,就連鄰居中都沒有喜歡養魚的。實際上,我小時候多次因為養魚而挨打,但是打了仍然不改。顯然,我喜歡水族絕不是受到祖輩的影響,如果說非要有什麼人影響了我的話,我覺得達爾文和法布爾可能對我有一些影響,因為我年幼的時候看過他們的書,並對書中描述自然物種的神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接著說我的外祖母,她和我的不同是:她有極度悽慘的童年、青年以至大半生。民國的時候,她的父親抽大煙,變賣了家產還不夠,於是要賣妻子、女兒。幸有好心人幫忙,外祖母逃到了她舅舅家居住,躲過了一劫。但悲慘的童年就此開始,在萬惡的舊社會並沒有人疼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兒。外祖母從八九歲就開始靠給東直門內的小吃店挑豆汁賺營生,而且不給飯吃。外祖母說她那時候只有一個心思,就是看見什麼都是“餓”,連路邊的大樹都想啃兩口。餓極了就偷喝豆汁,然後向豆汁桶里摻點兒水再送去。連續靠喝豆汁活了好幾年(當然隔三差五的也有個窩頭吃),後來被嫁到了農村(如此看來,豆汁真是個好東西,它成就了外祖母的健康和長壽)。
各地的農村都比較輕視女性,尤其是在舊社會。假如娘家還有個三親四眷,婆家人也不敢往深了欺負你,比如欺負急了,娘家哥哥就可以來替你撐腰(北京話叫“拔創”)。假如你娘家沒有人了,那就慘了,基本上吃的是豬狗食、乾的是牛馬活,稍有不慎,非打即罵。北京郊區的婆婆們都是大字不識的,整治兒媳婦的高招卻無師自通。又趕上那些年“鬧日本”,可算是:在家待著隨時可能挨打,出去幹活隨時可能沒命。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外祖母還保持著生活的情調——不論農活多累,都要養幾盆花。這一愛好一直伴隨她到今天,她已經快90 歲了。這期間經歷了無數變遷,從種地到不再種地,從挨餓到不再挨餓,始終不變的是家中一定要種幾盆花,即使農田裡的活再繁重,也要種花。因為她認為家裡有盆花,才像個過日子的樣兒。
大多數農民是不喜歡種花的,因為他們天天和土、莊稼打交道,不煩這些東西已經是不易了。即使是花農,也未必喜歡花,而是把種花看成營生。我在農村住的那一年,外祖母的生活已經不再艱難,她專門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開出一畦來種花,夏季里一畦花開得無比鮮艷,我忘記了是什麼品種,可能是月季也可能是大麗花。在忙完一天的農活後,我和她坐在田埂上看夕陽照在那些花燦爛的“臉”上。那是屬於外祖母的花,是屬於她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也許那還是我們活著的真正意義。
我之所以要在這本書的前言裡先寫這個事情,是因為栽培水草這個活動就像我外祖母養花,並不是一種深奧的技術,也不是為了生計而為。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懂得生活並認真生活的姿態。
我們需要生活,而不是僅僅生存下去。應當說,只要給我生存的權利,我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好好生活。生存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存是物質上的,生活是精神上的。種花、養草、讀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精神升華的動力。在2013 年出版的《家養淡水觀賞魚》一書中,我提到了一些佛學的內容。我很喜歡佛學,但我不加入佛教。佛學是一種能讓人放鬆的哲學,發明它的那個人——悉達多·喬達摩最經典的語錄就是:“心中有佛,你即是佛”。怎樣才能心中有佛呢?悉達多又告訴我們,要證悟。什麼是證悟呢?這解釋起來就複雜了,要參透凡事的本質,即所謂大徹大悟;充分了解四法印並主動地修持,等等。既然是哲學,總得有點兒深奧的東西,讓人們慢慢去想。
在我看來,懂得生活就是證悟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徹悟了生活的原理,才會懂得生活。懂得生活能消除我們很多的痛苦,難道佛學本身不是為了消除人的痛苦嗎?恰好,種花消除了我外祖母半生來自生活的苦痛,養水草正在為我的生活提供著快樂。這些年來,一直有朋友向我諮詢某種觀賞魚如何養?某種水草如何種?等等。當我告訴他們幾天后,其中一些人就會跑來說“我還是養不好”,然後說“你是專家,我不成”。其實瞎扯,哪裡有專家,在家裡養幾條魚、種幾株草,沒有什麼高精尖的技術,又不是製造飛機、火箭。歸根結底是你不懂得其中的樂趣,不願意主動去想那些遇到的小問題,這也許就是不會生活的一種表現。當然,我不是說不養水草的人就一定不會生活,但不會生活的人一定養不好水草。
讓我們擁有快樂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任意選擇。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注定養水草這個愛好是能幫你更好地感受生活,享受其中的幸福和愜意。因為,你愛好栽培水草。愛好是一切快樂的源泉,是不斷探索的動力。當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後,坐在水族箱前,看那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修剪、侍弄著那些水草。你心裡會是怎樣的感受呢?我知道,許多年前,我坐在田埂上看夕陽下的花朵時就感受過了,那感覺真好。那時候,你一定忘記了所有的煩惱。
最後,我告訴朋友們。我的外祖母70 歲時學會了游泳,75 歲的時候開始拿著字典認字,80 歲的時候能看小說和報紙了,並能用手機發彩信給我。那幾年,她還坐著飛機到處去旅遊,去過的地方比我都多。85 歲後,她開始喜歡看我寫的書,她說要加入我的研究計畫。這兩年正在與我合作研究蝴蝶蘭和菊花的雜交育種。神奇的老太太,我們娘兒倆最有共同語言。因為她從來不談論家長里短的事兒,我們在一起要么聊戲曲里的典故,要么討論植物種植方面的一些技術。比如,這本書里的一些內容我也和她探討過。
謹以此書的出版
祝願我的外祖母更加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