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匝

原名欖鄉大涌。昔日欖鄉河涌是民眾乘船來往、貨物運輸以及農作物收成運輸的主要水上通道。明代萬曆進士、南京禮部尚書李孫宸(小欖人)在《欖鄉風水地勢》一文中,就寫有“兩欖一鄉,風水形勢,東西兩海,大溪數十里,圍繞一鄉,五星聚境,九龍入洞……”等記載。清康熙年間,小欖更被稱為“天下第二名鄉”。繞欖鄉大涌一周,全程6.8公里。由沙口水閘東埒湧入口向南到東廟涌、泰寧涌、下基涌(此段古稱“東溪”)經東邊涌、東寧涌穿過雙美橋(俗稱“拱橋頭”)到竹圍涌(此段古稱“大欖滘”)入葵樹廟涌、竹橋大涌、滘口涌止,接東廟涌為一圈,是舉行“五人賽艇”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色匝
  • 外文名:無
  • 原名:欖鄉大涌
  • 屬性:主要水上通道
歷史背景,簡介,相關發展,

歷史背景

明末、清初,鄉人興起游神賽會,祈求風調雨順,保佑一方平安而大搞水色游神。昔日欖鄉每逢正月上元、七月中元或遇廟宇開光、神誕,鄉人都建醮酬神,各坊設水陸道場,建醮燒衣酬神超度幽靈。
據清乾隆年間,鄉人何大佐《欖屑》記載:“水上飄色始於基頭坊北帝廟”。中元盂蘭盆會報賽神功,鄉民奉祀北帝,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鄉俗北帝出遊,例必建醮演戲,各坊爭扮彩色隨駕,作水陸道場超幽,奉神駕環遊欖鄉大湧水道,在清初已盛極一時,乾隆壬午年及癸未年,通鄉所出水色(又叫水嬉),多至十八九座。水色船從基頭廟出發,逆水北上,過東廟至滘口,經竹橋、葵樹廟到竹圍、東寧湧出東邊涌,經四聖宮,至下基觀音廟回基頭廟,繞欖鄉大涌一匝。後來滘口北帝廟、大欖玅靈宮亦加入此游,每年三廟舉行,於農曆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各分執一日水陸超幽。由於飄色游神的水路每年都是固定的,故此鄉人習慣將飄色巡遊的欖鄉大涌稱為“水色匝”。
水色匝一段水色匝一段

簡介

每年水色巡遊時,鄉民萬人空巷,爭先觀看,一河兩岸人山人海,河道無數小船隨尾,盛況空前。故民謠有:基頭廟出色,雨水滴滴;滘口廟出色,熱頭(太陽)曬裂棘(借音作頭字用);玅靈宮出色,伯父伯母有餐食(設宴招待看水色的老人家)。
1949年解放後,政府把水色巡遊作為搞封建迷信活動而取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陸路運輸代替了水上運輸,河道上的木橋改為水坭橋,再不能移動,加上河水污染嚴重,故此解放後再沒有水色巡遊,小欖的水上飄色從此失傳,“水色匝”也逐漸淡忘,失去了小欖水鄉的特式。
2007年,鎮黨委政府,為恢復小欖水鄉的特式,立項整治“水色匝”。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水色匝”的整治,並於當年10月在“水色匝”河道上舉辦了全國首屆、廣東省第二屆五人飛艇(小龍舟)競賽,吸引了數十萬民眾觀看。從此小欖水鄉特式已初步恢復,還有待今後繼續努力,把“水色匝”整治好,使之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水色匝”生態游景點區位於有著850多年悠久歷史的小欖鎮,是偉人孫中山先生中山市的經濟、文化重鎮,“菊鄉”美譽馳名海內外。小欖鎮位於中山市西北部,東距深圳、香港,南離珠海、澳門,北隔廣州,建設和規劃中的江中高速和廣珠輕軌貫穿小欖,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相關發展

綠樹成蔭、魚兒暢玩、鳥語花香,水色匝是小欖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水色匝的名字十分好聽,其實是由於小欖一個傳統水鄉活動而命名的。水色,即水上飄色,匝,就是環繞一周的意思。過去每當農閒時節,百姓自發組織一些船艇,載著美輪美奐由小童飾扮的民間故事人物的“色心”在河湧上魚貫前行,形成一道獨特的水上奇觀。因此鄉人習慣在這條大湧上舉行飄色巡遊而被稱為“水色匝”。這項膾炙人口的民間娛樂活動,影響深遠,因此水色匝是小欖首創的地方民俗景色品牌,一項歷史專利。
水色匝生態游於09年5月開始接待外來遊客,沉寂了30年的水色匝終於重現生機,成為大眾熱烈追捧旅遊項目。水色匝全長6.8公里,大大小小的橋樑共40座,沿線綠樹成蔭,河水清澈,全線分布大大小小橋樑總計40座,其中有明代的市級文物保護建築——雙美橋,市級重點保護建築躍龍橋,南堤橋等;距水色匝200米範圍內還有僕謝何公祠、葵樹廟、北帝廟、中山第一當鋪——源泉當鋪、佩蘭書室等歷史文物;儼然一幅美麗的嶺南水鄉畫卷。
水色匝生態游上年已接待近百個旅遊團,為了擴大影響力,我司與香港中旅旅行社合作,使水色匝生態游成為港人回鄉出遊的必游路線。預計今年我司接待旅行團達四萬人次。09年我司舉辦了五人飛艇、水色巡遊、中秋賞月等活動,受到南方日報、澳門特區報、廣州日報、珠海特區報、中山日報等媒體報導,中山日報更將水色匝譽為中秋三大賞月勝地之一。為了擴大水色匝在小欖乃至珠三角的影響力,我司策劃今年新增元宵賞燈、水上集體婚禮、飄色巡遊這3項大型水鄉特色活動,必定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欣賞。
小欖政府近年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小欖旅遊項目,除了會進一步最佳化水色匝生態遊資源,將文化產業集聚區的規劃納入旅遊路線,使文化產業園成為6.8公里水色匝其中的一個大型岸上旅遊景區之外,還興建菊花園、隱秀寺旅遊區等景區,完善周邊的商貿、酒店等旅遊設施,把小欖打造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實現文化、旅遊與經濟的互補、長足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