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能開發、轉換、傳輸和分配中經濟分析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其目的在於經濟合理地利用水能。水力發電是現代水能開發的普遍形式,因而水能經濟的主要內容就是分析研究水電站規劃、設計和運行管理過程中的費用和效益,以尋求綜合經濟效益最優的方案。一般,先擬定若干滿足要求、技術上可行的方案,在費用、效益分析的基礎上,對各方案進行水電站經濟評價,經綜合分析後決策。比較嚴格的做法是根據現代數學的規劃理論,構造模型,套用最佳化的方法,在滿足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尋找到單目標或多目標的最優方案。在水能經濟研究中,要充分注意水能開發利用的特點。
中文名稱 | 水能經濟 |
英文名稱 | economy of hydroenergy |
定 義 | 用經濟學的原理研究水能利用方案的費用和效益,進行方案評價的理論和方法。 |
套用學科 | 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力發電(二級學科),水能利用(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能經濟
- 外文名:Hydropower Economics
特點,研究內容,經濟評價,發展和展望,
特點
水能經濟主要有如下幾點特點:
(1)水力發電同時承擔一次能源開發和二次能源轉換的雙重任務。煤電、油電、核電與水電進行項目技術經濟分析和評價時,方案費用的計算,應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開發、轉換、傳輸和消費各環節的費用,尤其不能忽略環境保護的費用。水電站建成後不需要消耗燃料,生產成本低。
(2)水電站的水庫常具有防洪、灌溉、航運、供水、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對於有綜合利用效益的水電站,在經濟評價中要計及其效益,或進行費用的合理分攤。
(3)在水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通過其上游或下游梯級電站的投產,或通過跨流域電力補償調節、電力系統最佳化調度等,增加水電站群的保證出力和年發電量。由於大型水電站投入,為電力系統帶來聯網的錯峰與減少備用容量的效益。在經濟評價時,應計及上述為電力系統所增加的效益及相應增加的輸電費用。
(4)由於水電站服務期較長可達百年,故在進行水電站經濟分析和水電站經濟評價時,計算期應較長,一般採用50年。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分為政策研究、巨觀規劃、水電站項目經濟研究和水電站經濟運行四個方面。
(1)政策研究。屬於巨觀決策性質,如水電建設和管理體制、經濟政策、電價、建設資金籌集和使用
(2)巨觀規劃。從能源開發、電力建設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上研究水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合理比重、水能開發的合理布局和水電站的建設時序。具體內容包括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和電力需求預測、水電比重較大的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含電力系統水電合理比重、水火電站合理的開發時序及水電站合理供電範圍)、河流綜合利用規劃、水電開發方式及梯級開發規劃和地區水電發展規劃。
(3)項目經濟研究。含項目經濟評價、水電站特徵值(如正常蓄水位、裝機容量及機組機型)優選和水電站環境影響經濟評價。在水能經濟研究中,常用“有和無”對比的方法進行項目的經濟評價。即在同等滿足系統供電數量、質量和可靠性的條件下,按興建和不興建某一項目兩種情況進行比較,以全系統總現值費用最小確定興建該項目的合理性。
(4)水電站經濟運行。包括水、火電站在電力系統中的最優運行方式和水電站水庫(群)最佳化調度等。
經濟評價
經濟評價包括經濟分析和財務分析兩大內容。前者從國家或社會角度,考慮水電站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並常用影子價格和影子匯率計算各項費用與效益的真實價值;後者從電力企業或工程角度,分析項目的財務可行性,按現行價格、稅收制度和利率,計算項目的費用和效益以及投資償還年限等。
發展和展望
20世紀30年代,由於水電的大量建設。水能經濟開始興起。當時西方國家廣泛套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經濟分析原理和方法,如美國的E.L.格蘭特(E.L.Grant)於1930年所著的《工程經濟原理》。西方國家在水能經濟方面,套用這種原理和方法,以淨效益最大或發電成本最低的方法進行經濟評價,但往往局限於單個工程的評價,以後隨著系統的發展才逐步走向完善。蘇聯在30年代提出靜態的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抵償年限”法,60年代以後,逐步改用考慮時間因素對抵償年限法,作出了一些修正。中國自50年代起,沿用蘇聯的原則和方法,70年代以後,改用考慮時間因素的原則和方法,並結合國情,逐步加以完善。
中國水能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遠低於已開發國家,在今後水電站建設中,水能經濟有大量課題需要深入研究,主要是:①結合中國實際,提出水能經濟的分析理論、評價準則和方法。②提出在經濟評價中正確體現照顧國家、地方、企業和集體各方面的利益的原則。⑧水電建設資金籌集、電價政策、水庫經濟和水電建設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