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46.00畝(其中:田978.00畝,地1968.00畝),人均耕地0.65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花生、辣椒、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9639.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柿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9268.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2戶通自來水,有408戶飲用井水,有 40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4.4%)。有7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8.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4戶(分別占總數的11.07%和9.87%)。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2輛,機車5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61.00畝,有效灌溉率為12.2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23口。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04.3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7.56萬元,畜牧業收入904.01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36頭,肉牛222頭,肉羊768頭); 林業收入5.45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94.36萬元, 工資性收入379.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1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6.9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7人 ,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51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8戶,共鄉村人口3473人,其中男性1746人,女性1727人。其中農業人口3019人,勞動力2098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2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4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鎮衛生院1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17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明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德厚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08人,中學生13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71.31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44人,黨員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8人。 團員1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委會地處山區,地理位置差,距離發展地區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公路遠,且自然村較分散,土地貧瘠,主要作物以種植玉米、花生為主。部分村有少量水田,水稻產量低,民眾生活貧困,水資源缺乏,飲水困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提高森林覆蓋率以產生適宜氣候和水源,逐步解決人畜飲水困難;2、利用土地廣闊優勢發展經濟林果產業;3、逐步以農業種植為主轉為養殖,發展養牛和養羊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