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稻穀總產量一方面靠擴大種植面積,另一方面靠提高單產。作者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農業科技跨越計畫、教育部、農業部以及遼寧省的大力支持,在增加稻穀總產量研究領域開展了進一步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撰寫成《水稻超高產育種生理基礎》一書,於1995年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與此同時,作者在新株型種質創新和超高產育種實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本書就是對這些研究成果全面、系統的總結。
基本介紹
- 書名:水稻超高產育種理論與方法
- 作者:陳溫福 徐正進
- ISBN:703020014
- 類別:農作物
- 頁數:304頁
- 定價:7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
- 出版時間:2008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 數:383000千
簡介
目錄
部分內容
第三節 水稻與糧食安全
三、水稻與糧食安全
以瀋陽農業大學為代表的北方粳稻超高產育種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秈粳稻雜交和水稻理想株型理論研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到目前為止,大體上已經歷了超高產基硎;理論研究、新株型種質創造和超高產新品種選育與示範推廣三個階段,並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第一階段:超高產育種理論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在對周內外最新育成的高產品種的形態生理特徵進行深人、系統對比分析後發現,白80年代以來,北方粳稻平均單產提高了l0%左右,其中育種和栽培的貢獻各占50%左右。育種主要提高了每穗粒數和千粒重,而栽培則主要提高了結實率。就一般品種而言,產量與穗粒數呈顯著的正相關,但與生物產量的關係更密如。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單產實現超高產,必須增加其物質基礎即生物產量。同時發現,90年代育成的高產品種‘沈農91’的生物產量較高,主要原因是生理功能得到了改善,‘遼粳326’的生物產量高主要是其株型更加理想。因此,將形態和機能兩方面的優點結合起來,有可能獲得生物產量的突破(陳溫福等l995,2000)。
選擇直立穗型、適當增加株高、改善根系形態與功能及增加單莖幹重是提高生物產量的可行途徑。研究還發現,直立穗型有利於抽穗後群體充分利用光能,促進(CO)2擴散,不但有利於提高生物產量,緩和穗數和穗大的矛盾,也有利於增強品種的抗倒性。因此,認為直立穗型可能是繼矮化育種之後水稻株型適應超高產要求的又一重要形態變化(陳溫福等l995,2000)。
經過上述系統深人的研究,認為提高生物產量是實現超高產的物質基礎,最佳化產量結構是實現超高產的必要條件,利用秈粳稻雜交或地理遠緣雜交創造新株型和優勢是超高產育種的主要方法,通過最佳化性狀組配使理想株型與優勢相結合是實現超高產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