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青枯病

水稻苗床青枯病

水稻旱育秧田苗期生理性病害,因根尖被阻斷導致水稻無法從土壤中汲取水分和養分所致。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苗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青枯病
  • 病原分類地位:生理性病害
  • 主要危害作物:水稻
  • 主要為害部位:根、莖、葉
疾病症狀,發病機理,防治方法,

疾病症狀

症狀多發生於旱育秧水稻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灰綠、萎蔫,苗床成穴,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苗床水稻秧苗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發病機理

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青枯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症狀加重。

防治方法

防治青枯病要以防為主。
一、認真做好病情調查監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調查監測病害發生情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掌握病情動態,及時發布病害防治預報,做到病情早預見、早發現、早指導、早防治。
二、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三、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注意氣溫變化,不要盲目搶早。
四、加強水稻苗床管理。水稻苗床青枯病的發病率高於立枯病,青枯病一般當秧苗長到了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當前正值苗床管理和青枯病、立枯病發生的關鍵時期,照苗床管理標準,做好通風煉苗。特別是中小棚,揭棚過晚易發生青枯病,夜間溫度過低時套用草簾蓋苗床,儘量降低苗床內的晝夜溫差。如青枯病發生嚴重時,應立即灌水上床或異地寄秧。
化學防治:可在水稻秧苗1.5葉期時,可配合殺菌劑防治立枯病使用時,適量加植物生長調節劑及葉面肥、微生物菌劑等來提高秧苗素質,預防水稻苗期青枯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