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腐病

水稻基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根節部和莖基部。歐文氏菌玉米致病變種,屬歐氏桿菌屬細菌。細菌單生,短桿狀,兩端鈍圓,大小2.6-3×0.6-0.8(μm),鞭毛周生,無芽胞和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牛肉浸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呈變形蟲狀,初乳白後變土黃色,無光澤。厭氣生長,不耐鹽,能使多種糖產酸,使明膠液化,產生吲哚,對紅黴素敏感,產生抑制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基腐病
  • 病原中文名:歐氏桿菌屬細菌
  • 病原分類地位:葉片上水孔、傷口及葉鞘和根系傷口
  • 病原類型:細菌
  • 主要危害作物:水稻
  • 主要為害部位:危害水稻根節部和莖基部
基本介紹,傳播和發病,防治方法,

基本介紹

水稻分櫱期發病 常在近土表莖基部葉鞘上產生水浸狀橢圓形斑,漸擴展為邊緣褐色、中間枯白的不規則形大斑,剝去葉鞘可見根節部變黑褐,有時可見深褐色縱條,根節腐爛,伴有惡臭,植株心葉青枯變黃。拔節期發病 葉片自下而上變黃,近水面葉鞘邊緣褐色,中間灰色長條形斑,根節變色伴有惡臭。穗期發病 病株先失水青枯,後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節變色有短而少的側生根,有惡臭味。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獨特症狀是病株根節變為褐色或深褐色腐爛。別於細菌性褐條病心腐型、白葉枯病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該病常與小球菌核病、惡苗病、還原性物質中毒等同時發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死後,惡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上。該病主要通過水稻根部和莖基部的傷口侵入。生產上只要抓準基腐病這三個獨特症狀,是能與上述病害區別開來的。

傳播和發病

細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樁和雜草上越冬。病菌從葉片上水孔、傷口及葉鞘和根系傷口侵入,以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為主。侵入後在根基的氣孔中系統感染,在整個生育期重複侵染。早稻在移栽後開始出現症狀,抽穗期進入發病高峰。晚稻秧田即可發病,孕穗期進入發病高峰。輪作、直播或小苗移栽稻發病輕。偏施或遲施氮素,稻苗嫩柔發病重。分櫱末期不脫水或烤田過度易發病。地勢低,粘重土壤通氣性差發病重。一般晚稻發病重於早稻。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如四梅2號、廣陸矮4號、矮粳23、浙福802、農林百選、鹽粳2號、武香粳、汕優6號、雙糯4號、中粳574、南粳34等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2)培育壯苗,推廣工廠化育苗,採用濕潤育秧。適當增施磷、鉀肥確保壯苗。要小苗直栽淺栽,避免傷口。
(3)提倡水旱輪作,增施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4)以施殺菌農藥為主,兼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噴施防治。醫用鏈黴素200PPM濃度或農用抗菌素120(嘧啶核苷類抗菌素)800-1200倍液葉面噴霧;新植黴素600倍液葉霧;高科38%惡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莖基部均勻噴施;菌克毒克300倍液噴霧;30%甲霜惡霉靈800倍液灌根,5天左右噴一次,視病情程度需施藥2-3次。此外,還需要放淺水層,改善植株根際條件,降低發病。已發病的稻田不能做為留種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