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張煉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煉輝
  •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水稻基腐病原細菌(Dickeya zeae)可產生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毒素,我們前期工作表明該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毒素合成基因突變體喪失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能力。經分析,該毒素含有兩個組分,其中組分zeamine(C49H105O4N6)占EC1產毒量的60%,組分zeamineⅡ(C40H88ON5)占40%,且均具有抗菌活性,但zeamine的作用機理不明,且人工接種試驗表明目前尚無抵禦D. zeae的高抗水稻品種。本項目擬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運用基因組大片段酶切或Tn5轉座子插入突變的方法,經毒素抑菌活性檢測,篩選毒素抗性喪失的突變體,以求從產毒菌EC1及其它細菌中克隆zeamine毒素的抗性基因,並利用基因敲除、功能互補等手段進行功能驗證,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揭示zeamine的作用機理,闡明D. zeae抵抗zeamine的機制,提供新的抗性基因用於生防菌構建及轉基因防治病害。

結題摘要

本項目對水稻基腐菌D. zeae EC1的產毒培養基進行最佳化,獲得了高產毒培養基LS5,其zeamines產量比基礎培養基高約30倍,為後期zeamines抗性基因和抗性菌株的篩選奠定了基礎。同時,為便於抗性基因的鑑定及其調控機理解析,我們完成了對EC1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並對產毒菌EC1通過Tn5轉座子插入突變獲得了49,010株突變株,通過毒素抑菌活性檢測篩選到兩株抗性減弱8倍的突變菌株,通過hi-TAIL PCR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鑑定到EC1中兩個zeamines抗性相關係統,分別為RND類外排泵DesABC介導的zeamines抗性和Zrg基因簇介導的zeamines抗性。前者敲除desA、desB基因和desC基因後,對zeamines的MIC分別降低了8、8和32倍,通過比較菌株對zeamines及同類抗生素在不同條件下的耐受能力,發現DesABC對zeamines的抗性主要源於其對zeamines的直接轉運作用和介導了zeamines及同類抗生素的靶標的保護;後者Tn5插入在一個多基因(BCADTEF)的操縱子中,命名為zrg 基因簇,操縱子當中的ABCDT基因與zeamines的抗性有關。通過提取基因簇中各基因突變體的脂多糖,發現△zrgC、△zrgA和△zrgE核心多糖缺失,△zrgF上O-抗原缺失,核心多糖和脂質A增多,表明zrg基因簇參與了脂多糖合成,而△zrgB、△zrgD和△zrgT的脂多糖結構與野生型EC1相似,但其zeamines產量顯著降低。在抗zeamines菌株篩選方面,從土壤中分離出5,000個菌株,篩選到7株對zeamines抗性增強200倍以上的菌株,選其中抗性最強的兩株菌株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實驗證明,這兩株菌可能產生zeamines降解酶。對菌株LS465通過構建Fosmid文庫(含4,000多個陽性轉化子),篩選到30個對zeamines抗性較高的轉化子,其中有F2、 F3 、F4、 F5 、F6 、F7對zeamines抗性超過大腸桿菌的40倍。現已對其中五個轉化子的全部序列進行分析,為明確LS465抗zeamines毒素的通路和整個抗性機制,構建了Tn5轉座子突變體庫,已從7,000株突變株中篩選出16株抗性減弱的突變體。綜上所述,本項目順利完成課題預定目標,共發表8篇科研論文,其中SCI收錄論文7篇,並申請專利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