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子育種是在多層次水平上研究水稻所有成分的網路互作行為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環境反應的動力學行為,然後使用各種 “組學” 數據 ,在計算機平台上對水稻的生長、 發育和對外界反應行為進行預測,接著根據具體育種目標 ,構建品種設計的藍圖,最後結合育種實踐培育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水稻新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分子育種
- 外文名:Perspectives of Molecular Design Breeding in Rice
- 屬性:對環境反應的動力學行為
- 特點:在多層次水平上研究等
水稻分子育種是在多層次水平上研究水稻所有成分的網路互作行為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環境反應的動力學行為,然後使用各種 “組學” 數據 ,在計算機平台上對水稻的生長、 發育和對外界反應行為進行預測,接著根據具體育種目標 ,構建品種設計的藍圖,最後結合育種實踐培育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水稻新品種。
水稻分子育種是在多層次水平上研究水稻所有成分的網路互作行為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環境反應的動力學行為,然後使用各種 “組學” 數據 ,在計算機平台上對水稻的生長、 發育和對外界反應行為進行預測,接著根據具體育種目標 ,構建...
《基於SSSL的水稻高產分子設計育種研究》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張桂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摘要 本實驗室構建了以優良水稻品種華粳秈74為受體,以稻屬AA基因組所有8個種的遺傳資源為供體的染色體單片段代換系(SSSL)文庫,利用該文庫對水稻產量性狀進行了初步的遺傳剖析,篩選出一批影響產量性狀的QTL...
《基於SSSL的水稻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張桂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作物的設計育種(breeding by design)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近10年來,申請者一直從事水稻設計育種的探索,建立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稻單片段代換系(SSSL)文庫。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0330370...
《全球水稻分子育種態勢及產業化分析研究》是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德溫特創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資料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資料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統計局為數據源,全面收集了全球涉及水稻分子育種的相關專利、論文及產業化數據,系統分析了水稻分子育種領域...
湖南省雜交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於2002年在原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分子育種室的基礎上組建。現有科技人員27名,其中研究員3名,客座研究員6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3名,實驗師1名,技術員9名。主要承擔雜交水稻基礎理論、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外源DNA導入、基因工程、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以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一種提高水稻耐鹽性的分子育種方法》是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於2020.12.31申請的專利,該專利公布號:CN112980871A,專利公布日:2021.06.18,發明人是:段美娟; 盛夏冰; 袁定陽; 汪雪峰; 譚炎寧; 孫志忠; 余東; 鄭鋮; 袁貴龍。專利摘要 本發明屬於水稻生物技術育種領域,...
該項目強調基礎理論研究與生產實際套用的結合,將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套用於水稻高產優質分子育種,率先提出並建立了高效精準的設計育種體系,示範了高產優質為基礎的設計育種,培育了一系列高產優質新品種。研究成果在Nature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多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獲獎...
《水稻短光低溫不育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及輔助選擇育種》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陸燕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短光低溫不育水稻是一類在生產上具有較大的潛在利用價值的新種質。本研究在對不育性的遺傳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分子標記對水稻短光低溫不育基因座位進行定位,並利用與該基...
該組合不育系是四川內江雜交水稻育種科技開發中心育成的香型不育系內香2A,恢復系中恢8006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多系1號/明恢63的後代為母本,以國際水稻所的品種IRBB60為父本,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於2001年選育而成的優質、多抗、高配合力恢復系。產量表現 2004參加國家南方稻區長江中下游中秈高產組區試,平均畝產...
國家發改委於2008 11月17日發(發改辦高技(2008)2598號)文,批准建設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法人單位為作物科學研究所,總投資4079萬元,其中國家安排投資1200萬元。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圍繞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生產的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以培育突破...
《多倍體水稻花粉育性穩定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湖北大學,由何玉池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多倍化是水稻育種的重要途徑,但因減數分裂紊亂導致的低結實率一直是制約多倍體水稻育種的瓶頸。減數分裂穩定品系PMeS的成功選育,突破了低結實的難關。前期研究證實PMeS花粉育性正常並高結實。採用比較蛋白質組...
分子育種方法亦稱基因工程育種法,是在分子水平上將外來的(由其他生物中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DNA(或RNA)分子片斷,用人工的方法進行重組,然後通過一定的載體引入到“受體”生物的細胞內,同原有的DNA組合,使後代“表達”出新引入的DNA(或RNA)攜帶的遺傳信息所控制的遺傳性狀,從而快速、穩定而定向地創造出新品種(或...
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 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是產業聯盟。2019年12月31日,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認定名單,並被標識為標桿聯盟。
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成立於2000年9月,隸屬於國家農業部。主要研究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育種的科研機構。研究方向 該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小麥、柑桔、番茄等主要作物,同時也涉及到其它小作物和模式植物擬南芥,綜合套用基因組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成果,以分子技術和基因工程等新...
結合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開展水稻胞質不育系、光溫敏核不育系、恢復系的創製,以及優質雜交稻新組合的選育與利用研究;以雜交稻重要親本改良為核心開展分子育種和優異基因高效聚合研究;圍繞雜交稻重要農藝性狀開展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同時開展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及轉基因水稻環境安全評價技術研究。研究方向 ...
雜交水稻分子育種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雜交水稻分子育種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的科研平台。主管部門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所屬地區 湖南省
其基本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產量、改良品質的基礎上,力爭水稻生產中基本不打農藥,少施化肥並能節水抗旱。其基本思路是:將品種資源研究、基因組研究和分子技術育種緊密結合,加強重要性狀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和基因發掘,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蟲、抗逆、營養高效、高產、優質的新品種。以育成旱稻不育系“滬旱1A...
已完成eui1基因在第5染色體上和eui2基因在第10染色體上的精細定位,並獲得了eui1和eui2基因的基因組DNA序列和cDNA序列。這一重要科研進展將為雜交水稻不育系包穗、恢復系對"920"不敏感等問題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來源:分子植物育種(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04年,第2卷,第3期 著作權頁 ...
2024年3月14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岳陽分中心正式揭牌。主要職能 以雜交水稻育種為重點,進行高產、優質、多抗三系法、兩系法雜交水稻新組合選育,並開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雜交水稻分子育種、轉基因套用技術研究以及雜種優勢機理研究;進行雜交水稻親本繁殖技術、雜交制種技術、高產栽培技術等配套套用技術研究;...
李繼明,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發副主任 人物經歷 師從國際水稻分子育種先驅者Susan McCouch教授,於2003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遺傳育種和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曾經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悉心指導下,於1989年獲湖南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 1989-1996年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從事863課題 “兩...
《PPFS調節多倍體水稻花粉育性的功能研究》是依託湖北大學,由何玉池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多倍化是水稻育種的重要途徑,而減數分裂紊亂導致的低結實率一直是多倍體水稻育種的瓶頸。我們成功選育了高結實性減數分裂穩定品系PMeS,從而突破了這一難題。前期研究表明PMeS水稻花粉育性正常,減數分裂時期PPFS(...
“精確育種”,即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實現基因的直接選擇和有效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年限的育種技術。隨著分子標記、轉基因、分子設計等分子育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育種技術正由傳統的“經驗育種”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轉化。定義 “精確育種”,即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實現基因的直接選擇和...
湖北省校企共建水稻分子育種研發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水稻分子育種研發中心是湖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的科研平台。主管部門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所屬地區 湖北省
基因組育種是分子育種在高通量測序時代的產物。即,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群體進行研究,定位到控制某個目標性狀的基因,然後通過序列輔助篩選或者轉基因的方法來選育新的品種。育種的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根據性狀來選育品種。人們有意識的根據性狀來對後代進行選擇。包括傳統的雜交育種,例如對高產易感病水稻和產量較...
桂育11號全生育期早稻119.0天,晚稻106.8天,葉色濃綠,穗型長大,每畝有效穗數17.8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54.6粒,感稻瘟病、中感或感水稻白葉枯病。選育過程 桂育11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採用常規育種方法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手段相結合,經過9年13代選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