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女兒(2001年中篇連續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的女兒》是一部中篇連續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的女兒
  • 主演: 張宛詩 
劇情簡介,所獲榮譽,

劇情簡介

1991年的一段錄音,2001年的一部電視劇,共同記錄一個叫王會悟的嘉興女性。她是李達的夫人,是“一大”的見證人和全程參與者,亦是當時在南湖召開“一大”時唯一的工作人員。
  家鄉記者三次採訪王會悟
  當柏春拿出15年前的那盒錄音帶,當年採訪嘉興兒女王會悟的情景,幾乎全部呈現。
  1991年6月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時任桐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主任的柏春,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與定居在北京的王會悟進行對話。
  “她是‘一大’的見證人,又是工作人員。她是桐鄉烏鎮人。”柏春說,採訪王會悟因此被賦予很多特殊的意義。
  在這次採訪中,王會悟談了許多“一大”召開時的情況,同時向家鄉人民問好。“她講話時,家鄉的口音還是很濃的,當時她已經90多歲了,但好像記得特別深,仿佛剛剛從會議中走出來。”
  第一次採訪的內容,不久就在柏春所供職的電台組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的特別節目”中播出。
  能否採訪到王會悟的問題順利解決後,那么,能否再多收集一些當年“一大”召開時的信息,更多地記錄和反映嘉興兒女在黨的重要時刻曾經的努力,則是一個新聞人心中的期盼。
  “僅僅是電話採訪,做的是文字記錄,沒有錄音,總覺得不夠,應該給家鄉人民留點家鄉兒女的聲音。”柏春說,這是當時自己的真實想法。
  於是,1991年冬季和1992年8月,柏春帶著錄音設備,兩次赴北京看望和採訪了王會悟。現在這些錄音全部被柏春用塑膠袋包好,細心收藏,“錄音帶是自費買了最好的,只希望能永久保存。”
  聽她親口講述1921年的歷史
  播放鍵按下的那刻,王會悟帶著濃重烏鎮口音的吐字,幾乎要把人帶入1921年在嘉興南湖舉行的那次重要會議。
  2006年6月26日,今年58歲的柏春,把15年前錄下的採訪對話再仔細聽了一遍。“非常健談的一個人,談風很健,中氣很足。”柏春一邊笑著,一邊翻轉手上的錄音帶,和記者一起重溫那次15年前的採訪。
  “上海偵探很多,‘一大’沒開完就被發現了,李達也不知道下一步到底怎么樣。他們都是書呆子……有人提議去西湖。我說怎么能去西湖呢,已經被巡捕房注意,即使到了杭州也是要被察覺的……剛開始,大家討論,後來結論是,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還有人說,會總是要開的嘛。於是,我就說,要去一個大家想不到又可以去的地方……我說到一個大又不大,小又不小的地方去。去南湖,是我一個人提出來的。董必武特別贊同。”
  談到為什麼提議去南湖時,柏春的錄音帶里再次傳出了王會悟的親口解釋:“火車來來去去都通的,打聽的偵探也少。我說嘉興的情況我熟悉,要是有事的話還有我同學,我在嘉興讀過書,朋友都是有錢的。至少我的朋友不是地痞流氓,不會出賣……我還跟他們講,桌上要放一副麻將,有情況時可以作掩護……”
  柏春(右一)與王會悟(中)在一起
  尋找她倡導婦女解放運動的見證
  據記載,“一大”以後,王會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共產黨的革命運動中,成為中國革命和婦女運動的先驅。其中,共產黨最早的婦女刊物《婦女聲》,就是由王會悟擔任編輯。時間大概在1921年至1922年6月這段時期,約半個月出一期,共出了10期,其中的8期都由王會悟編輯,也有她的文章。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1948年出版的《桐鄉民報》上,曾先後刊登兩篇王會悟的文章。“文章是要求婦女擺脫封建的束縛和枷鎖,尋求婦女解放。”柏春說。
  在1948年3月8日名為“青鎮(當時烏鎮叫青鎮)婦女”的三八特刊上,登載了《我們應如何紀念三八婦女節》的文章。同年5月16日,在名為“青鎮婦女”的母親節特刊上,再次出現王會悟的文章《哭點兒》。
  上述兩份報紙,被柏春從桐鄉檔案館複印,在1992年第二次見面採訪時,一併帶給王會悟。時隔半世紀,看到自己年輕時寫的文章,王會悟很是驚訝。柏春當時就把王會悟讀報的照片拍了下來。
  《水的女兒》講的就是她和“一大”
  一晃10年過去。
  2001年,在喜慶中國共產黨80華誕的日子裡,一部精心創作的優秀獻禮作品——6集電視連續劇《水的女兒》問世。
  電視劇從醞釀到最後成片,其間有太多的故事。2000年2月,當時電台的一位叫劉道遠的編輯給時任市委書記的陳加元寫信,信中說,“一大”在嘉興召開,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幕後那位叫王會悟的嘉興女性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關於王會悟的藝術作品卻非常少,建議以李達夫人為原型,拍攝一部電視劇。
  2006年6月29日上午,原嘉興廣播電台台長王善方回憶:陳加元書記對來信非常重視,作出大意是“好事應予以支持”的批示。隨後,當時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沈子松要求電台先做可行性調查。拍攝電視劇的任務隨後由嘉興廣播電台全面接手。
  “電台從來沒有拍電視劇的慣例”,王善方說,到底怎么操作不是非常清楚,畢竟缺乏經驗。“長篇么,怕太長;上下集么,又覺得太短。”但是,看到市領導這么支持,電台決定大膽嘗試,全力以赴,劇本編寫等前期工作隨後馬上展開。
  2000年4月,全省的一次廣播電視藝術創作會議上,各地都在上報題材,嘉興電台考慮到籌備工作剛開展並不急於上報。但是後來,嘉興電台要拍攝《水的女兒》一事,還是被當時省廣電廳的一位副廳長了解到。“對方非常興奮,該領導本身也是劇作家,後來親自對劇本進行了多次修改。”
  王善方說,電視劇《水的女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也回答了嘉興南湖何以成為黨的誕生地的緣由。其故事概況為:江南水鄉桐鄉烏鎮的少女王會悟,目睹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殘害,主張婦女解放。她先後到嘉興、湖州等地求學,繼而返鄉創辦女校,後到上海學聯與中共創始人之一李達相識結成伴侶,共同從事革命活動。中共“一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時,她擔任會務和保衛工作。為了躲避巡捕房的搜查,在她的提議下,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一艘遊船上繼續舉行,王會悟也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見證人。
  由於該電視劇的策劃有新意,加之取景烏鎮,獨特的江南水鄉景色貫穿全劇,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除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紀念建黨80周年20部獻禮片之一,同時獲得浙江省電視牡丹獎一等獎、第十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中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嘉興拍電視劇反映一種信念
  鮮為人知的是,2001年,這部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80周年而拍攝的電視劇,當初遇到過不少壓力和困難。而到底由上海方面還是嘉興方面來組織與拍攝時,嘉興一度表現了自己的“強硬”。
  “電視劇嘉興一定要拍。”王善方說,即使當年不拍,以後也一定要拍。“王會悟不是正式代表,但是一講到‘一大’在南湖開會,就無法離開王會悟。沒有王會悟,歷史可能是向另外一個角度發展。”
  2000年準備拍攝該劇時,電台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電台拍電視劇,有人說是不務正業,也有人說專業不對口嘛。如果拍不好,錢不就是浪費了嗎?何況當時台里經濟並不寬裕。”
  但在兩種聲音之中,電台還是堅持了下來。“省里支持,市里也非常支持,這種支持不僅僅是口頭支持,而且還是切實地出資。”王善方說,上海方面認為上海是黨的誕生地,上海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也準備拿出足夠的資金拍攝這部反映“一大”召開的電視劇。但是浙江和嘉興的表現也很“強硬”。特別是那位省廣電廳副廳長率先表態,省廳出資30萬元扶持這部電視劇。
  最後在嘉興市委宣傳部、廣電局、嘉興電台、桐鄉市委市政府、平湖廣播電視台和浙江電視劇製作中心等聯合下,籌集到120萬元,拍攝了6集中篇電視劇《水的女兒》。嘉興電台起到的就是製片人和統籌策劃的作用。
  “地級市的電台拍攝電視劇,反映這段重要的歷史,在全國來講也是絕無僅有的。”王善方說,家鄉人一定要拍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是一種信念,也是一份用心。

所獲榮譽

2001年,《水的女兒》榮獲第十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中篇連續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