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七

水田七

水田七,中藥名。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的塊莖。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痰熱咳嗽,百日咳,脘腹脹痛,瀉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牙痛,痄腮,瘰癧,瘡腫,燙、燒傷,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藥名:水田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蒟蒻薯科
  • :裂果薯屬
  • :裂果薯
  • 採集時間:春、夏季
  • 毒性:小毒
  • 貯藏:用麻袋裝載,存放於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水三七、土三七、屈頭雞、水雞頭、水雞仔、囫頭雞、水蝦公、山大黃、田螺七、馬老頭、小田螺七、水狗仔、水檳榔。

入藥部位

塊莖。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

歸肝、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痛,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痰熱咳嗽,百日咳,脘腹脹痛,瀉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牙痛,痄腮,瘰癧,瘡腫,燙、燒傷,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百日咳:水三七9-15g。煎水加蜂蜜或冰糖沖服,每日3次,連服數日。(《貴州草藥》)
2、治十二指腸潰瘍:水田七塊根9-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瘧疾:水田七3-6g,胡椒作引,水煎服。每日1劑。忌酸、冷、魚、雞蛋類、豆類及牛羊肉,孕婦忌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臌脹:水三七、車前子各9-15g。水煎服。(《貴州草藥》)
5、治風濕性關節炎:鮮水雞仔根適量,甜酒糟少許。搗爛敷。(《江西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本品有毒,服用過量易致吐瀉,嚴重者會引起大量出血。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刀曬乾。

二、炮製方法

揀除雜質,洗淨,悶潤,切片,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狀莖粗短,常彎曲。葉片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10-15(-25)厘米,寬4-6(-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下延,沿葉柄兩側成狹翅;葉柄長(5-)7-11(-16)厘米,基部有鞘。花葶長6-13厘米;總苞片4,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2(-3)厘米,寬0.5-1.8厘米,內輪2枚常較小;小苞片線形,長5-7(-2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8-15(-20)朵;花被裂片6,淡綠色、青綠色、淡紫色、暗色,外輪3片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內輪3片卵圓形,較外輪短而寬,長約4毫米,寬約5毫米,頂端具小尖頭;雄蕊6,花絲極短,頂端兜狀,兩側向下突出呈耳狀;柱頭3裂,每裂又2淺裂。蒴果近倒卵形,3瓣裂,長0.6-0.8厘米;種子多數,半月形、長圓形或為不規則長圓形,長約2毫米,有條紋。葉的上表皮細胞無氣孔(見圖11)。花果期4-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田邊等潮濕地。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呈球形或長圓形,有時略帶連珠狀,長2-4cm,直徑約1.5cm。先端下陷,葉著生處常倒曲,有殘存的膜質葉基,表面淺灰棕色,有粗皺紋,鬚根痕多數。質稍硬,折斷面較平,顆粒性,橫切面暗褐黃色,微有蠟樣光澤,散布有點狀纖維維管束,內皮層環明顯。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胃潰瘍病,腹水,肺結核早期,百日咳,外傷出血,牙痛,水火燙傷,跌打損傷,流行性感冒,肺炎,傷口潰爛和骨髓炎等。

相關論述

《江西草藥》:“祛風活血。治產後風(頭暈、腰痛、腹痛),風濕性關節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