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狗子,中藥名。為蠑螈科動物東方蠑螈Cynops orientalis(David.)的全體。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雲南等地。具有消積化滯,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小兒疳積,燒燙傷,皮膚痒疹。
基本介紹
- 中藥名:水狗子
- 別名:四腳魚、四足魚、水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有尾目
- 科:蠑螈科
- 屬:蠑螈屬
- 種:東方蠑螈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全體。
性味
味鹹,性涼。
歸經
歸肺、心、脾經。
功效
消積化滯,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小兒疳積,燒燙傷,皮膚痒疹。
相關配伍
1、小兒疳積:水狗子粉5g,豬肉適量。先將豬肉切碎,再將水狗子粉拌入,煮熟食之。每日服2次。
2、燒傷、燙傷:水狗子粉撒布患處,或以麻油調塗。(1-2方出自《中國動物藥》)
用法用量
焙焦研末沖服,3-5g。外用適量,焙乾研末撒或用麻油調搽患處。
採集加工
夏、秋季捕捉,洗淨,用酒悶死後,微或烘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體形小,全長7cm左右;頭部扁平,軀幹混圓,尾部側扁;皮膚較光滑,頭、背部、體側及尾兩端滿布小痣粒,咽部頸褶清晰,繞至耳後腺後端;背正中微有脊溝。頭頂平坦,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鼻孔極近吻端,眼徑約與吻等長或稍短;口裂在眼后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處較為顯著,掩蓋下頜的後端;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兩長斜行成“幾”形,前段頗為接近,在鼻孔鼻間的內側會合,後端向兩端斜行;舌小而厚,卵圓形,前窄後寬,前後端粘連而細長,末端較尖圓,基部無蹼;指4,其序為3、2、4、1;趾5,其序為3、4、2、5、1;內側指趾皆短小。尾長,略小於全長的1/2,尾高在5-7cm。肛孔為一短縱裂縫,雄性裂縫長,沿肛壁內側有許多絨毛狀突起;雄性裂縫短,內側無突起。
生長環境
多棲于海拔30-1000m的山區小水坑、靜水塘、泉水譚以及水稻田內。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條狀,體形較小,頭頸部及軀幹長4-6cm,腹背部寬1.5-2.5cm,尾長,不具鱗片。頭呈鈍圓形,有活動眼瞼,頭背無“n”形棱脊。背部黑褐色,體側無球狀瘰疣。腹側黃棕色至紅棕色,有明顯的黑褐色斑點。尾短,稍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