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西綿山後山的水濤溝自然風景區,全長15公里,有古樹、怪石、山花與長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經過人工塑造的動物、人物典故和幾十處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簾洞,以及星星點點的茶樓、酒肆、木屋、藤橋、石桌凳,構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濤溝自然風景區
- 地理位置:山西綿山後山
- 著名景點:瀑布群、水簾洞
- 全長:15公里
景區簡介,主要景點,劉海戲蟾,海蟾台,金蟾獻瑞,神龜瀑,吉祥有餘瀑,雙喜臨門瀑,日月同輝瀑,太公岩,老君山,仙籙榜,拜仙石,靜林苑,麒麟獻瑞瀑,獨臂僧,仙人磯,龍馬瀑,天河瀑布,雙象如意,八音寶圖石器,福在眼前瀑,
景區簡介
群山環繞,高峰入雲,清清的溪流從南面沁源縣的馬跑泉發源,千迴百轉,流過長30華里的岩溝,滋潤著數百頃良田,孕育了綿山數千年古老的文明。這就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著錄的“石桐水”。它時而平緩,時而激湍,並在幾個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行徑“捨身崖”至“抱腹岩”地段,仰望懸空棧道,猶如掛在半崖的搖籃,五龍墓諸峰如削,矗立天際,抱腹岩頂的喬松,孤傲入雲,猶如狷潔的介子。
這段路沿途要繞三十多個彎,跨二十多次澗,還得翻一道小小山樑。人隨山轉,水繞山流,左邊青山聳翠,右側峭壁挺立,伸入溝中的山岬酷似神話中描與的猙獰怪岩;還有如猴,如象,如鷹隼的巨石。各種奇特的山岩地貌,組成了岩溝奇異的自然風光,無絲毫人工雕琢的跡象。
主要景點
劉海戲蟾
金蟾石上站著的是北宋人劉操,後棄官歸隱,在水簾洞辟關辟穀修成正果。明代進士趙訥,於嘉靖十六年(1537),路經此處,看到好多人在此圍觀,中間一人站在蟾身上戲蟾,突然蟾吐吊錢,此人將錢散給眾人。一老者說道:“劉海,給我一吊!”趙訥扭頭一看,戲蟾人已不見。趙訥知道這是劉海戲金蟾,金蟾吐吊錢。為紀念這一奇遇,趙訥讓人在此塑下此景。後劉海被人們視為財神,摸摸他手中的吊錢就可財源廣進。
海蟾台
此台為道教南五祖之一的劉操打坐處。劉操,道號海蟾子,五代北宋燕地廣陵(今屬河北)人。相傳在輔助燕主劉守光為相時,有真陽子拜見,將十隻雞蛋每蛋夾一枚銅錢層層壘起,以示居官之險。劉遂大悟,棄官入道。民間將劉操誤傳為劉海,並根據摞錢故事編出“劉海戲金錢”的傳說。
金蟾獻瑞
定陽大地有賴綿山神佛護佑,商賈大亨世代輩出。清鹹豐元年(1851)冀以和20歲時,父親去世,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五的冀以和因年少聰明,經營有方,而被推為冀氏主東。當時冀家在全國十餘省有商號100餘家,家資達數百萬兩銀子之多。 帶著如何繼往開來財源廣進的期求,冀以和上綿山朝拜大羅宮。朝拜完畢,於水濤溝內遊覽,忽見前面瑞靄之中有一金蟾背負元寶。冀以和奇怪,急行趨前,原來是一巨石。隨行人紛紛議論:“金蟾獻寶,財運亨通,此乃大羅諸神兆示東家也。”不久,冀家將布莊改為票號後,遍布全國,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巨商之一。後冀以和讓人將此石雕為金蟾負寶狀,以謝空王。遊人居上一坐,便可財運亨通。
神龜瀑
吉祥有餘瀑
永樂十三年(1415),介休籍高道範榮上綿山拜介神,行至此處小憩。似睡非睡中,忽見天空兩道金光直入瀑中。他定睛一看,見有大象和魚在瀑中嬉戲。正納悶時,它們已消失。范榮頓悟此乃吉兆。後歸隱綿山,虔心修煉,終於得道成仙。此大象和魚是范榮請人刻的。
雙喜臨門瀑
開元九年(721),河東人(今山西永濟)人王維,上綿山遊覽。行至此處,忽見天空祥雲飄緲,香風起處一老者降至面前,身後有兩隻獅子狗相隨。王維正惶恐時,老者曰:“貴人雙喜臨門,特來賀喜。”王維納悶:“喜從何來?”老者笑而不語,化青風而去。王維至家,果然喜得貴子,又進士及第。次年,王維上綿山讓人刻雙獅志之。
日月同輝瀑
唐開元二十年(732),綿山抱腹寺僧人思本曾在此打坐。一日夜晚,恍惚中忽見一老者左手持金鳥,右手持蟾蜍飄然而來,頓時水濤溝內靈光四射,如同白晝。駭然之際,又聽得一陣仙樂飄來。思本暗自思忖,“莫非火鳥、金蟾也都修成了正果?”正疑惑間,猛然醒來。思本認為此夢吉祥,遂請人在此刻火鳥和金蟾。
太公岩
一千六百年前,高僧曇鸞聽說綿山水簾洞是眾仙得道之地,決定前往修行。路經此地,見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一人行走在水濤溝中。曇鸞急忙上前行禮問路:“水簾洞有多遠?”“不遠也不近。”當曇鸞問起老者此行的目的時,那老者微笑著說:“封神去也。”言畢便飄向對山,頓時整座山巒金光四射。曇鸞抬頭一看那姜太公巍然站立山巔,眾仙下跪正在討封。曇鸞頓悟此地為仙佛聚集之處,遂在水簾洞修行,終成正果。後又在抱腹寺及對山講經說法,弘揚淨土宗教義。那太公站過的地方被人們稱做太公岩。
老君山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民不聊生。周武王為此而茶飯不思,憂慮成疾。一日,一位道人飄然而至,點化他上綿山朝拜。當地百姓也跟隨至此。這時,突然飛沙走石,地動山搖,山體崩裂。太上老君見此情景,將手中的拂塵輕輕一搖,只見地動山搖立即停止,飛起的沙石紛紛落地堆積形成此山。百姓們為感謝太上老君,稱它為“老君山”,每年都來祭拜,祈求平安吉祥。
仙籙榜
在蓮花峰旁還有一高約兩米的無字石碑,被人們稱為仙籙榜。據說是文殊廣法天尊在此講法後突然出現的。據說凡與神佛有緣在這裡修行成真的,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甚是神奇。
拜仙石
漢高祖四年(前203),韓信率兵作戰紮營於綿山腳下。正當被圍困時,有人建議他上綿山一游,或許能夠悟得用兵之道。他行至這裡,朦朧中見有兩位僧人對弈。韓信上前施禮詢問,得知此二人正是秦鳥公和迦毗摩羅尊者,他們在此等候玉皇大帝前來講經。不一會兒,就見對山靈光四射,旁邊還似有天兵天將正在布陣。韓信看著看著,頓悟用兵之法。韓信遂向兩位仙人跪拜,只見那兩位仙人飛到山頂,化成兩位大將軍。此時空中傳來:“我們在此為你助陣!”韓信拜過仙人,後用疑兵之計一舉取勝。為感謝兩位仙人點化,遂在此塑像。韓信拜過的地方被人們叫做拜仙石。駐足這裡,將軍崖、講經台盡收眼中。不禁使人浮想聯翩。至今,綿山前方還有他的紮營地——韓信嶺。 現此處還建有韓信亭。
靜林苑
令狐楚,字殻士,唐代文學家,歷任中書舍人、尚書僕射等職。待士有禮,常與宦官污吏抗爭。據《大宋國抱佛山迴鑾寺及諸寺院靈境之碑》記載,他曾於綿山靜林院起立書堂修學。這裡曾是他常來讀書的地方。據說北宋名相文彥博來綿山葬義父楊復恭時,曾來此小憩,並題“靜林苑”匾額以紀念前賢。
麒麟獻瑞瀑
綿山抱腹寺僧人海澄入水簾洞修行時,路經此處,只聽風聲呼呼,轉眼間黑雲聚集,大雨傾盆,洪水奔騰而下,直衝山下村莊。正在危急之中,忽然從後山飛出一麒麟,張嘴向洪水吹出一股股紅氣。紅氣所至,洪水漸漸變小,順河道而下。為感謝麒麟顯靈護佑百姓,便請人刻麒麟志之。
獨臂僧
當年尉遲恭與秦王李世民作戰兵敗後,曾以刀劈石發泄胸中的悶氣。後來行至這裡,突見一獨臂僧向他說到:“冤怨相報,何時能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說完遂不見了蹤影。後尉遲恭順應天意,歸順唐朝,為李世民建國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感謝神僧指點,尉遲恭讓人在此塑像以志之。
仙人磯
姜子牙游至綿山時,曾持絲綸,倚綠柳在此垂釣。一日,一樵夫從後山出,問子牙曰:“我常見你在此,執竿垂釣,何故?”子牙道:“綿上清幽,萬壑無聲。對月邀飲,垂釣孤林。逍遙自在,任意縱橫。”後人為紀念這一奇遇,遂稱此為“仙人磯”。
龍馬瀑
大禹治水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一日行至綿山腳下,眾百姓告知旱魃作怪,久旱不雨,河渠乾涸,稼禾枯萎。大禹問何故,眾告後山有旱魃作祟,人力無法斬除。大禹遂騎一白馬至水濤溝。來到此處,忽竄出一似人非人之物,噴出一股又焦又辣的火氣。大禹作法,白馬騰空而起,降服旱魃。民眾大喜,遂刻龍馬,以謝神恩。
天河瀑布
一日玉皇大帝巡視綿山,見這裡山巒起伏,洞岩奇幽,是個仙山佛地,但水源奇缺,回宮後便派天蓬元帥將天河水引來。現在我們看到的便是天河之瀑。由於河漢傾注,此處便有了幾十處瀑布,就連山的高層也有諸多泉水。可謂川流不息,不捨晝夜;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
雙象如意
天寶九年(750),自稱煙波釣徒的唐代詩人張志和,上綿山水濤溝山頂為母采靈芝。返回時泛舟而下。行至此處,一陣狂風將船掀翻,人和藥跌落水中。志和正欲呼救,忽水中湧出兩隻大象,將他搭救上岸,並將落水的靈芝用鼻捲起。志和正欲叩謝,雙象隱入瀑不見蹤影。為感神恩,後張志和在此刻雙象石。
八音寶圖石器
介之推弟子解張來到此處,忽聽空中傳來笙簫之聲,隱約見八位仙人手持八種樂器,旌節導前,幡蓋擁後,迎介之推上天而去。解張見此情景,即緊追,大呼“介神”!追到此處,不見仙人蹤影。解張遂在此刻八音寶圖以頌神靈。
福在眼前瀑
綿山腳下村民王天福經常上山採藥。採藥時常見一道人,年約六七十,拾山果為糧,掬泉水而飲,擊木魚誦經。一次,因採血見愁晚歸。行至此處,天色已黑。這時,道人至,大駭曰:“夜深虎出,如何了得?須我送你下山。”遂琅琅擊木魚,一群蝙蝠從山洞飛出,護天福下山。行至半途,果一虎突出。蝙蝠以身護之,虎自去。王妻正在家焦急時,天福歸,乃告妻蝙蝠護佑之事。妻不信,蝙蝠現於眼前,似有告別之意。隨後自去。次日,天福夫婦上山請人刻蝙蝠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