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雲在——張元濟孫女的自述》是一本張瓏所著,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流雲在——張元濟孫女的自述
- 作者:張瓏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日
- 頁數:44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1773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出版家、版本目錄學家張元濟嫡孫女張瓏先生的同名回憶錄《水流雲在》的增訂本。作者以其特殊的身份背景和人生經歷,通過細緻入微而又極具穿透力的觀察,通篇用平和、沉靜、細膩的筆觸,記述了自己從民國到共和國的近代風雨激盪中起伏跌宕的長達九十年的人生經歷。全書從她的家庭背景說起,出生在上海極司非而路40號的深宅大院,見證了張元濟先生盛年最舒心的出版家歲月;較長時,在江西九江廬山牯嶺中路118號A、和上海上方花園24號的童年往事和家庭生活;在上海中西女中、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求學生涯。參加工作後,先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後隨丈夫下放焦作附近的秦屯幹校,又輾轉赴湘西黔陽山區重執教鞭;1973年調回北京,從事建築情報編譯和研究工作;改革開放後,在建設部建研院創辦我國第一部英文建築雜誌《中國建築》並擔任主編。本書也記載了1994年後讀書、寫作、旅遊以及與丈夫攜手與病魔搏鬥的退休生活。這是一本世如棋局時代的個人記憶,書中所憶,並沒有驚天的波瀾,也沒有過多的悲憫和怨懟,大量都是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個人生活、工作和遊歷的細節。哪怕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沒有放過。是以個人化的視角為她所親歷的這個時代作了細膩、感性的見證式憶述。
作者擁有獨特的人生體驗,從其普通而又不凡的個人生命史可以窺見到上世紀30年代起至今變動不居的社會和時代的縮影。他們奉獻於時代,奉獻於國家,同時也寫下了一部個人的命運交響。
叢書簡介
“合璧之書”包含《水流雲在——張元濟孫女的自述》(增訂版)和《鋼的交響——一位早期歸國工程師的共和國樂章》。
兩位作者——張瓏先生和李瑞驊先生,是一對相伴50多年的幸福伴侶。李瑞驊先生是享譽世界的鋼結構大師,共和國第一代歸國工程師,人民大會堂鋼結構的設計者、共和國鋼結構事業的開創者、奠基人。張瓏先生是現代出版大師張元濟的嫡孫女,為山區孩子自編英語教材的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師,中國第一部英文建築雜誌的創辦人、主編,中西建築文化交流的使者。
李瑞驊先生的回憶,記錄的是一樁樁的生活樂事、趣事,一件件經手的工程和設計研究工作,由建築工程的專業和行業角度,勾勒出從民國到共和國數十年中國建設發展的速寫圖。張瓏先生的回憶,充盈著柴米油鹽般的生活細節和販夫走卒類的眾生百態,猶如靈動的水彩畫,生動地還原了從上海到北京、從近代到當代,中國社會近百年演化變遷的場與景。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家庭背景
極司非而路 40 號
牯嶺中路 118 號 A
上方花園 24 號
第二章 求學的年代
中西國小
中西女中
聖約翰大學
第三章 步入了高等學府
進京
在老北大工作的一年
燕園均齋
教學
1956 年的學習氣氛
政治運動的年代
第四章 攜手五十五載
甲五樓
乙三樓
第五章 告別北大
第六章 下放幹校
第七章 湖南黔陽
黔陽師範
回家
重執教鞭
苦與樂
出入湘西
還京
第八章 翻到大變化的一頁
變之一:工作
變之二:住房
變之三:有客自境外來
變之四:西出國門
第九章 感慨萬千話交流
編寫中英對照《住房城市規劃與建築管理辭彙》
十年辛苦編雜誌
第十章 我的退休生活
還鄉
不能落伍
病痛
祖國山河多美景
寫回憶錄
第十一章 十年後記
317 個日日夜夜
自我救贖
祖父誕辰 150 周年紀念
還原被歪曲的史實
絮叨話往事:悼念堂姊張祥保
作者簡介
張瓏(1929—)
譯審(教授級),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29年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海鹽。先後就讀於上海中西女子中學,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系。1951—1969年在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任教。1969—1970年在河南秦屯幹校下放勞動。1971—1973年在湖南黔陽師範學校英語科任教。1973—1994年任職於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情報研究所,創辦英文刊物《中國建築》,任主編。
編有中英對照《住房城市規劃與建築管理辭彙》,譯有十冊《中國古建築大系》中之三冊——《皇家苑囿建築》《文人園林建築》《禮制建築》等,著有《風清月明:張元濟孫女的回憶點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