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與百畝鄉接界,南鄰荷塘鎮,西抵楊市鎮,北與
斗笠山鎮毗鄰,鎮域總面積8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2872人(2017年)。
鎮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如煤、銅、鐵、萘等。
水洞底鎮是古津小鎮,現有銅鼓寨遺址和獅子山石頭城古戰場遺址。
歷史沿革
新中國建立前,水洞底鎮屬湘鄉縣清溪鄉。
新中國建立後,為湘鄉縣第十區竹腳、羊角鄉和車田鄉的一部分。
建縣後,屬漣源縣第十二區。
1956年為紅土鄉。
1958年,是水洞底公社的一部分。
1961年,建立新的水洞底公社。
1984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水洞底公社改為水洞底鎮。
1994年撤區並鄉建鎮後,水洞底鎮與新禾鄉合併建立新的水洞底鎮。
2017年2月14日,水洞底鎮由漣源市劃歸婁底市婁星區管轄。
行政區劃
2016年建制村合併後,婁星區水洞底鎮下轄1社區24村:向紅社區;文建、撐田、天堂、騰躍、孫水、西溪、水洞底、鳳冠、紅土、石腳、托山、羊角、南橋、雲山、金泉、雲華、新仕、白晃、周觀、新田、留坦、楊材、禾花、新禾24個村。
政府領導
書記:肖建軍。
鎮長:梁哲
人大主席:梁洪輝
政協主席:劉袁
黨委委員:王國文、周新建
副鎮長:肖永紅
人大副主席:李小波
監察室主任:謝小鋒
正科級幹部:劉建華、王建華、李建文
教育醫療
全鎮共有初級中學2所,完全國小9所,村國小8所,現有教學班140個,中小學生5611人,在職教職員工302人。國小畢業合格率及國中招生率均達100%,國中畢業合格率達99.5%,在國家、省、地級各類競賽中,學生獲一、二、三等獎達120多人次。學區被評為“婁底市鞏固普九成果先進單位”,奪得漣源市目標管理六連冠,並獲得“婁底市教育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的殊榮。
全鎮共有醫院9所,醫務人員60人,醫師23人。其中水洞底鎮醫院添置了B超機、心電圖機、X光機及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等先進的醫療器械。
經濟發展
境內交通發達,公路總計46公里,東有鍛百砼化公路連線婁底城區,南有大八線與荷塘相連,西有水梘線連線楊市鎮,北有斗水公路與斗笠山相通;湘黔鐵路穿境而過,懷化段竹沖火車站位於鎮域內、婁新高速,滬昆高鐵穿過本鎮。全鎮共有各種貨車280輛、客運中巴車45輛,還有計程車、農用車和家庭小車等510輛。
境內農業以稻穀為主,還盛產楊梅、板栗、柑桔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較大的發展,建立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如慕農、西溪等村的1000畝春馬鈴薯基地,紅土、水洞底等村的1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雨田、天堂等村的1000畝小水果基地,石獅、托山等村的500畝藥材基地、雲華村的500畝泡菜基地,南橋、西溪、羊古等村的10000畝楠竹基地。2003年,全鎮農業總產值6751.3萬元,人平純收入1698元。
近年來,水洞底鎮緊抓機遇,銳意創新,立足現有資源開發,著力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民營、個體經濟,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工業主導地位逐步增強。有鳳冠山煤礦、興冠煤礦、漣源市第五水泥廠等三家骨幹企業,星光煙花鞭炮廠、華龍車軸有限公司、五強洗煤廠等民營企業凸顯活力,產銷兩旺。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5.1億元。
風景名勝
楊材山:楊材山座落於婁底市婁星區水洞底鎮東南部。山上的“紫金寺”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四面環山,山崇嶺峻,林茂花香,地勢險峻,風景優美,楊材山紫雲峰,屬衡山第十九峰,早在唐貞觀年代,就建起了“紫金寺”兩座聖殿。至宋、明時先後兩次經歷修繕,多少名人騷客曾蒞臨觀賞,題詩賦聯,有“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歲燈”的非凡景象和“不二南嶽”的美譽。遠眺可見婁底(星城:婁星、氐星交相輝映的地方),形似蓮花座,神似祝融峰,山上林木蔥鬱,唐時建有庵堂,三次毀棄,現今第四次重修。
龍舟比賽
水洞底鎮自古以來就有“古津小鎮”的美稱,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歷年來多次舉辦民眾性端午龍舟賽,如今水洞底鎮的龍舟健兒走出婁底賽出風采,展示了古鎮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提升了水洞底鎮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5年,常德柳葉湖,2015“我們的節日·端午·屈原杯”湖南省第二屆民眾性龍舟賽總決賽,婁底水洞底鎮金華隊獲得季軍。
2016年,在湖南永州龍舟大賽總決賽中,漣源水洞底鎮撐田代表隊在800米直道競賽中以超出第二名一百多米的成績奪得此次賽事的冠軍。
漣源市水洞底鎮天堂村龍舟運動健兒代表婁底在湖南省龍舟大賽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繼而又登上中國最高規格的龍舟競技舞台——中華龍舟大賽,並取得了全國總決賽第五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