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密度

水泥密度

水泥密度指的是試樣在乾燥條件下,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水泥密度的單位是g/cm3。袋裝普通矽酸鹽水泥的密度通常需要按照標準進行測量。

測量方法有李氏法和氣體排代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泥密度
  • 外文名:cement density
  • 單位:g/cm3
  • 本質:描述水泥物理性質的量
  • 由來:按照標準進行測量
  • 測量方法1:李氏法
  • 測量方法2:氣體排代法
測量方法,李氏法,氣體排代法,計算公式,測量儀器,測定規範,適用範圍,引用標準,定義,方法原理,儀器,測定步驟,結果計算,附加說明,

測量方法

李氏法

水泥密度測定的要點就是測出單位體積水泥的實際重量。經典的方法是用液體排代法,測定時在恆定的溫度下,用李氏瓶細脛部分容積刻度量出加入一定重量水泥時的體積,水泥加入裝有一定量液體介質的李氏瓶內,並使液體介質充分地浸透水泥顆粒。根據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體積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體積,從而算出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即為密度,為使測定的水泥不產生水化反應,液體介質採用無水煤油。
這種方法投資少但測定時間一般要2個多小時,操作也比較麻煩。

氣體排代法

最新的方法是氣體排代法,該方法用分子截面積很小的氦氣作為介質,通過儀器測出水泥樣品的實際體積,這種方法測定時間短,更接近於真密度,而且對樣品無損害。

計算公式

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計算:
水泥密度ρ=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cm3)
結果計算到小數第三位,且取整數到0.01g/cm[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 0.02g/cm[3]。

測量儀器

智慧型全自動碳硫分析儀器電弧爐(也可選配管式爐)配套使用,能夠快速、準確地測定鋼、鐵、合金、有色金屬、水泥、礦石、催化劑及其它材料中碳、硫兩元素的含量。

測定規範

標準名稱 水泥密度測定方法
標準號 GB/T208-94
標準發布單位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標準正文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水泥密度測定中的儀器、操作方法和結果計算等。
本標準適用於測定水硬性水泥的密度,也適用於測定採用本方法的其他粉狀物料的密度。

引用標準

GB253 煤油。

定義

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水泥密度的單位是g/cm[3]。

方法原理

將水泥倒入裝有一定量液體介質的李氏瓶內,並使液體介質充分地浸透水泥顆粒。根據
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體積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體積,從而算出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即
為密度,為使測定的水泥不產生水化反應,液體介質採用無水煤油
水泥密度測定水泥密度測定

儀器

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外形尺寸如下圖,應嚴格遵守關於公差、符號、長度、間距以及均
勻刻度的要求;最高刻度標記與磨口玻璃塞最低點之間的間距至少為10mm。
5.1.1 李氏瓶的結構材料是優質玻璃,透明無條紋,且有抗化學侵蝕性且熱滯後性小,要有足夠的厚度以確保較好的耐裂性。
5.1.2 瓶頸刻度由0至24mL,且0 ̄1mL和18 ̄24mL應以0.1mL刻度,任何標明的容量誤差
都不大於0.05mL。
5.2 無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
5.3 恆溫水槽

測定步驟

6.1 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1mL刻度線後(以彎月面下部為準),蓋上瓶塞放 入恆溫水槽內,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時的溫度),恆溫 30min,記下初始(第一次)讀數。
6.2 從恆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乾淨。
6.3 水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90mm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乾燥1h,並在乾燥器內冷卻 至室溫。稱取水泥60g,稱準至0.01g。
6.4 用小匙將水泥樣品一點點的裝入6.1條的李氏瓶中,反覆搖動(亦可用超音波震動),
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於恆溫水槽中,恆溫30min,記下第二次讀數。
6.5 第一次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時,恆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於0.2℃。

結果計算

7.1 水泥體積應為第二次讀數減去初始(第一次)讀數,即水泥所排開的無水煤油的體積 (mL)。
7.2 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計算:
水泥密度ρ=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cm[3])
結果計算到小數第三位,且取整數到0.01g/cm[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
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g/cm[3]。
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的密度3.0~3.15g/cm3,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密度2.8~3.1g/cm3; 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的堆積密度1~1.6g/cm3,礦渣水泥的堆積密度1~1.2g/cm3,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堆積密度0.9~1g/cm3。水泥松方密度一般為1.6~1.8g/㎝³,水泥真密度約為3.0~3.2g/㎝³。水泥石密度約為為2.0~2.2g/㎝³。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水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水泥科學研究所負責修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基典、張秋英、劉廣華、趙東、張志敏。
本標準首次發布於196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