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山獅鼓

水母山獅鼓,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母山獅鼓
  • 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洋渚聖旨鑼鼓又稱水母山獅鼓,是溧陽市上黃鎮洋渚村的一種傳統音樂,生成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
據史志和牌坊文字記載,清康熙年間,洋渚村的潘姓後裔潘積去世,其妻蔣氏年僅二十三歲。蔣氏為公婆養老送終且苦心培育子嗣,堅守孝貞譽滿鄉里。清雍正五年(1727)七月,經禮部核准,雍正皇帝下聖旨,欽命給予官銀三十兩,在洋渚村立貞節牌坊一座,以“霜寒玉皎”旌表故民潘積之妻蔣氏。
立聖旨牌坊,實屬天大的盛事,村中潘姓族人為此創編了五套鑼鼓經以示慶賀。每套以大鑼大鼓組與小鑼小鼓組交替演奏表達一個情景,五個情景均體現了“聖旨貞節”這一主題,潘姓族人取名為“聖旨鑼鼓”。
第一套鑼鼓名曰“野雞出窠”——清晨,水母山上的野雞出窠了,野雞“呱呱呱”啼鳴報曉,然後扇動翅膀“撲落落”起飛。長喇叭吹奏野雞鳴晨的聲音,鑼鼓銅磬摹仿野雞起飛的聲音。這套鑼鼓音樂,節奏明快,清新自然,表達了洋渚村新的一天開始了。
第二套鑼鼓名曰“水蛇換殼”——長盪湖豐茂水草之間多水蛇,水蛇在生長過程中會脫去舊皮。民間以為,水蛇游移換殼,意味著重生。這套鑼鼓節奏悠揚,起伏跌宕,表達了洋渚村潘姓族人迎接聖旨,潘積之妻蔣氏因聖旨“貞節”而重生。
第三套鑼鼓名曰“和尚念經”——洋渚村潘姓族人請來和尚念佛誦經,是對故民潘積之妻蔣氏靈魂的神聖超度。這套鑼鼓節奏抑揚頓挫,似吟詠如歌唱,表達了洋渚村潘姓族人對潘積之妻蔣氏的追思和懷想。
第四套鑼鼓名曰“牌坊落成”——洋渚村潘姓族人遵照聖旨,為潘積之妻蔣氏樹立“貞節”牌坊,牌坊選址村中,牌坊完美落成,族人奔走相告,感謝皇上恩榮。這套鑼鼓節奏熱烈而歡快,表達了洋渚村潘姓族人慶祝聖旨“貞節”牌坊的情景和對蔣氏貞節的頌揚。
第五套鑼鼓名曰“皇恩浩蕩”——水母山落英繽紛,長盪湖芳草鮮美,洋渚村萬物生長。這套鑼鼓節奏沉穩悠揚,大氣磅礴,表達了洋渚村潘姓族人對皇帝恩賜乃至福澤眾生的虔誠崇敬。
此後數百年來每逢節慶,洋渚村民就敲響“聖旨鑼鼓”,是為紀念蔣氏孝道貞節,更為播揚傳統道德。從原始的口口相傳,到當代的音樂簡譜,經過代代傳承,洋渚聖旨鑼鼓已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民間音樂形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