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哨

水手哨

水手哨是2012年9月25日上午,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命名入役,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登上軍艦甲板的一刻,一聲嘹亮、悠揚的哨音隨之響起。那聲特殊的哨音則發自一件特殊的海軍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手哨
  • 外文名:Navy Whistle
別名緣由,登艦禮節,

別名緣由

外形有點像是西方菸斗的水手哨(Navy Whistle)最早其實並非海軍專用,而是現代常見的體育運動中裁判使用的那種哨子的淵源、其上船使用出現於13世紀時的十字軍東征中,當時一艘艘裝運充滿宗教熱情的十字軍戰士前往東方的航船上,船長們手中便就有了與現代海軍所用造型基本一致的水手哨,主要用於在聲音嘈雜的航船上發號施令,同時也象徵著船長的地位。此後水手哨逐漸在西方海軍中普及,主要成為艦長、航海員、水手長的隨身裝備,而皇家海軍還向艦長頒發銀制的水手哨,以示珍重,因而水手哨又有了銀笛的別名。

登艦禮節

風帆時代的軍艦上,無論是艦長或是普通水手,登艦時都要乘坐舢板靠近軍艦後,再順著船舷外的爬梯或繩梯攀爬上艦,在波濤起伏的大海上,這樣的動作簡直如同雜技一般驚險。而當遇到一些非海軍的貴賓需要上艦時,因為無法要求沒有經過海上生活訓練的來賓也用這樣危險的方式登艦,於是往往會從艦上吊下特製的布囊,讓來賓站立其中,再把布囊絞升上甲板,當一些上岸喝得酩酊大醉的艦長回艦時,出於安全考慮,則也能享受到這種特殊待遇。進行這樣的操作時,下達收放布囊的命令往往會以吹響水手哨為號,久而久之,便演變成艦長、貴賓登艦時的一種禮節。
如果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拿到水手哨把玩時,往往不知道要吹響它該何從下手,實則並不複雜,而更鮮為人知的是,這小小的哨子上的各個部件,都是以艦船、海事名詞命名的。水手哨最頭端是個上部帶有開孔的圓球,稱為“浮標”,從“浮標”向後是一根略有彎曲的管子,叫作“炮管”,支撐在浮標和炮管下方有一塊裝飾板,名字叫“龍骨”,往往各國海軍會在龍骨側面裝飾上軍徽等圖案,在龍骨末端綴連這一個叫做“卸扣”的圓環,用來拴連繩子、鏈條,以方便使用者掛著脖頸上。對這個小小的但卻凝聚了豐富海軍文化的樂器,操作時用右手握舉,大拇指順著龍骨末端從下向上抵住炮管,其他4個手指則從上至下握住浮標到龍骨末端的位置,再用嘴含住炮管吹氣即可。雖然水手哨根據不同的吹奏技法、音調,有很多不同的寓意,但用於迎接貴賓登艦的音調則十分簡單,即握住水手哨後,中指、無名指、小拇指向上抬起,讓出浮標上的開孔,舌頭放平吹氣,發出清越的哨音。在吹奏過程中,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等握起,舌頭則捲起,以咽喉向外發出顫音,哨子的聲音變得低沉,此後再恢復第一個動作,聲音回歸清越,即告禮成。
中國海軍規定:鳴笛一長聲,表示立正或敬禮,兩短聲表示稍息或禮畢。這種禮節通常用於迎接各級首長和外賓。當他們踏上舷梯或跳板時,更位長鳴笛一長聲,列隊艦員立正;進入艙內後,更位長鳴笛兩短聲,列隊艦員跨立。當兩艘艦艇航行中相遇時,一般也要使用鳴笛這一禮節。具體程式是:當相遇的兩艦艦艏對齊或追越艦的艦艏與被追越艦的艦艉對齊,且距離不超過2鏈(一鏈等於185.2米)時,敬禮艦先鳴笛一長聲,表示敬禮;受禮艦鳴笛一長聲,表示還禮,隨即再鳴笛兩短聲,表示禮畢;敬禮艦接著鳴笛兩短聲,禮節即告結束。此時,所有在甲板上的艦員聽到鳴笛一長聲時,均應面向通過的艦艇敬禮,軍官、士官行舉手禮,水兵行注目禮。
水手哨
水手哨
水手哨
水手哨
水手哨
水手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