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戰具篇

《水戰具篇》是唐代文學家李筌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戰具篇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筌
  • 作品出處:《太白陰經》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戰具篇
經曰:水戰之具始自伍員,以舟為車,以楫為馬。漢武帝平百粵,鑿昆明之池,置樓船將軍其後,馬援、王濬各造戰船,以習江海之利,其船闊狹長短隨用大小,皆以米為率,一人重米二石,則人數率可知其楫棹、篙櫓、樓席、[桓以糸易木]索、沉石調度與常船不殊。
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格,樹旗幟,開弩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汁,狀如城壘。晉龍驤將軍王濬伐吳,造大船,長二百步,上置飛檐閣道,可奔車馳馬,忽遇暴風,人力不能制,不便於事,然為水軍不可不設,以棕催說拜張形勢。
蒙沖,以犀革蒙覆其背,兩相開掣棹孔,前後左右開弩窗矛穴,敵不得近,矢石不能敗,此不用大船,務於速進,以乘人之不備,非戰船也。
戰艦,船舷上設中牆,半身牆下開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格,人無覆背,前後左悼立乎右,樹牙旗、幡幟、金鼓,戰船也。
走舸,亦如戰船,舷上安重牆。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士、精銳者充,往返多主店宙如飛,乘人之不及,兼備非常救急之用。
遊艇,小艇,以備探候,無女牆,舷上槳床左右隨艇大小長短,四尺一床,計會進止,回軍轉陣,其疾如飛,虞候居之,非戰舶也。
海鶻,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翅,其船雖風浪漲天,無有傾側,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墓辯霉金鼓如戰船之制。淋遙端

作者簡介

李筌估擊,道家思想理論家,政治軍事理論家,隱士。號達觀子,唐隴西(今甘肅境內)人。少年時喜好神悼懂協仙之道。曾經隱居於嵩山的少室山多年,修習《黃帝陰符經》。唐玄宗開元(公元713—741年)年間,任江陵節度副使、御史中丞(一說為荊南節度判官,一說為荊南節度使、仙州刺使),杜光庭《神仙感遇傳》中謂筌“時為李林甫所排,位不大願意,入名山訪道,後不知其所也”。其著作有《〈陰符經〉註疏》三卷,《驪山母傳陰符玄義》《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陰經》《中台志》《閫外春秋》《六壬大玉帳歌》各十卷,《孫子注》二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