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負效應對漢江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響

水利工程負效應對漢江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響

《水利工程負效應對漢江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響》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吳中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工程負效應對漢江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響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中華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選擇長江第一大之流-漢江為研究對象,研究水利工程梯級開發(水電站、調水工程、大壩系統)導致的工程負效應與環境變遷對水生植物功能群的結構、功能以及演替動態影響等,研究漢江幹流主要功能群類型;在野外原位開展物種添加與去除實驗,分析功能群中關鍵種和冗餘種地位及其相互作用,分析質效應和量效應種及其互作關係;開展人工受控模擬實驗,配置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功能群,模擬工程負效應(污染積累效應、低溫水、氮飽和水、低溶氧量、水位波動)和人為干擾(圍墾、放養、挖沙、人為引入外來種等)對水生植物功能群的生產力及能量積累、資源配置、營養元素(C、N、P化學計量學)的生物有效性和在系統內的分配與轉移等過程的影響。研究有助於揭示河流生態系統中水生植物功能群對河流水利工程梯級開發的生態適應策略,豐富河流生態學理論,為河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受損生態系統恢復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為研究對象,研究水利工程梯級開發(水電站、調水工程、大壩系統)導致的工程負效應與環境變遷對水生植物功能群的結構、功能以及演替動態的影響。項目完成情況和結果如下: (1)野外調查部分:根據研究計畫,每年定期在2、5、8和11月份四次對漢江源頭至河口匯合處沿途16處水利工程梯級開發典型江段,對漢江幹流水生植被資源和物種多樣性進行系統的調查,測定環境背景值,劃分漢江幹流中主要水生植物功能群類型,對典型水生植物群落設定長期觀測樣地並用GPS 定位,調查水生植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測定群落中水生植物種的質量特徵、時間和空間變化特性。研究發現:漢江作為河流生態系統遭受人為干擾和影響日趨嚴重,作為河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水生植物,在漢江幹流分布極端分化,丹江口上游江段和襄樊以下江段主要以蘆葦、菖蒲、喜旱蓮子草等濕生及挺水植物為優勢,沉水植物群落稀少,在丹江口至襄樊的漢江中游江段,各種水生植物群落髮育充分,物種多樣性較高;由於高密度的梯級水電站建設導致的水文情勢的改變(主要是水位波動、水深、流速等)和人為挖沙等,使得漢江中水生植物多樣性減少,群落結構趨於簡單化,分布區萎縮,由於水庫蓄水引起水位抬升顯著,一些原來在江中敞水區大量生存的種類逐漸向沿岸帶淺水區遷移。 (2)同時開展了室內人工受控模擬實驗,研究了模擬工程負效應-調水導致的水體淨化能力減弱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對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響,研究了表面活性劑、重金屬、除草劑等單一及複合污染對漢江中優勢水生植物種及主要功能群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