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過折桂令·行樂》是元代的一首小令,作者不詳,該曲子宮調為雙調,曲牌包括水仙子和折桂令,是一首帶過曲。這是一首詠花之作,作者寫花意在寫人,寫賞花、買花、簪花的人。春季是愛情開花的季節,相逢於朝露瑩瑩的花叢之中,相會在梨花斑駁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戀情,正像朝花一樣鮮艷,又像是月下的花陰一樣朦朧。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簡析,關於“帶過曲”,
基本信息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過折桂令
行樂
一春長費買花錢,每日花邊一醉眠。喜春來百花都開遍,任簪花壓帽偏⑴。花間士女鞦韆,紅相映桃花面⑵。人更比花少年,來尋陌上花鈿⑶。來尋陌上花鈿,正是那玉樓人醉杏花天⑷。常言道惜花早起,愛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赴佳期梨花深院,約定在花架傍邊。柳影花陰,兀的是月下星前⑸。
注釋譯文
[注釋]
⑴任簪花壓帽偏:古代習俗,不僅女子喜歡戴花,男人也戴花。男人戴花,將花簪於帽上。
⑵紅相映桃花面:化用唐代詩人崔護詩句“人面桃花相映紅”。
⑶花鈿:用金銀珠寶等製作的花形首飾。
⑸兀的:這,這樣,這般,含有驚異之意。
[譯文]
入春以來因買花有破費,每日裡對花飲酒醉臥花邊。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怎能不令人欣喜,頭戴簪花的帽子,一任那花枝將帽子壓偏。少男少女們在花間盪起鞦韆,人面和桃花相映,都是那樣紅潤嬌美。人比花更富有青春魅力,少年人來到田野路邊,來尋找美人遊春時遺落的花鈿,這時玉樓里的閨中少女正為這杏花開放的春天而陶醉。俗話說愛惜花的人早起看花,愛惜月色的人晚睡看月。少男少女們在花底相逢,到開滿梨花的院落深處去赴約,約會的地點就在花架的旁邊。正是在這柳影花陰的濃密處,黃昏後的星光月色的下面。
作品簡析
人們生性愛花,愛花是愛美心性的表現,惜花是愛惜青春的情緒的自然流露。中國古代詩歌中,吟詠花草的篇章很多,這首“帶過曲”就是這樣的一首詠花之作。它不僅句句帶“花”,而且所用的兩支曲牌亦以花名:“水仙子”與“折桂令”。這位作者寫花意在寫人,寫賞花、買花、簪花的人,而春季是愛情開花的季節,花前月下,正是與戀愛氛圍最為和諧的環境。相逢於朝露瑩瑩的花叢之中,相會在梨花斑駁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戀情,正像朝花一樣鮮艷,又像是月下的花陰一樣朦朧。曲辭寫得頗具情致,堪讀堪賞。
關於“帶過曲”
帶過曲也是一種組曲,是由兩個或三個(不能超過三個)音律相通而相互銜接的曲子連綴而成的,它的體制介於小令和套數之間,有些曲調,彼此之間的音律基本一至,而且相互之間有著連帶關係,於是往往兩個或三個連綴在一起,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例如正宮《端正好》後面常接《滾繡球》,《脫布衫》後年常接《小梁州》;中呂《快活三》後面常接《朝天子》;雙調的《雁兒落》後面常接《得勝令》等。因為曲一裡面有這種形式,所以小令就仿此而形成一種“帶過曲”。
帶過曲因為限制較嚴,所以前人已經用過的一共不過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正宮——《脫布衫》帶過《小梁州》;
2.南呂——《罵玉郎》帶過《感皇恩》、《採茶歌》,《哭皇天》
帶過《烏夜啼》;
3.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水仙子》帶過《折桂令》;
4.中呂——《齊天樂》帶過《紅衫兒》等等。
帶過曲一般是在作者填完一調之後,意有未盡而再選一兩個宮調相同、音律又恰好銜接的曲調繼續填制的。它要求一韻到底,書寫時曲牌一起寫在前面,曲中兩調中間空兩個字的位置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