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

《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是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所作的小令。此小令主要描寫了西湖的美景,把春之西湖與睡足了的西施醒來相比,美麗怡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和盧疏齋西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漢宮秋》
  • 文學體裁:散曲·小令
  • 作者:馬致遠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風驕馬五陵兒,暖日西湖三月時,管弦觸水鶯花。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
山過雨顰眉,柳拖煙堆鬢絲,可喜殺睡足的西施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①五陵兒:指豪貴子弟。五陵,指長安郊外五座漢代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為豪富聚居之地區,因建陵時遷豪富與其地故得名。
②管弦觸水:指管弦彈奏的樂聲在湖上飄蕩。管弦,管樂弦樂
③鶯花市:指鶯啼花開的春色迷人之處。
④顰眉黛:形容遠處的雨後春山,好像西施皺著的青黑麗眉。
⑤鬢(bìn)絲:鬢髮。

白話譯文

春風輕拂五陵子弟騎著馬兒遊逛,正是西湖三月風和日暖之時,到處鶯花盛開,管弦彈奏的樂聲在湖上飄蕩。不是知音不要到這裡來,盡情地唱歌飲酒吟詩。陣雨過後,春山嫵媚得好像西施顰眉,柳絮紛飛遠看有如垂柳托著煙靄,好像西施蓬鬆的鬢髮,美麗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樣嬌柔。

創作背景

馬致遠用“水仙子”曲牌寫了四支小令,歌詠春夏秋冬四報的西湖景色。關於這組曲子產生的過程,同時代的散曲家劉時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說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玉局翁詩也。填詞者竊其意演作。世所傳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為斷章,盛行歌樓樂肆間,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無人之感。嵩麓有樵者,聞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賦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時漁歌》。其中所說嵩麓樵者,就是盧疏齋。由此可知這幾支曲是馬致遠與劉時中同時應盧摯之邀和作的。三作現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馬作最為清新活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寫西湖之春的詩詞曲可謂汗牛充棟,然此曲別是一番情調。前三句寫西湖繁華,抓住了遊人在春風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個“鬧”字,管弦、鶯歌,更有花團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謂“宜晴宜雨”,“宜酒宜詩”等等一西湖無時不美,無處不美;
最妙自然還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細微與獨到,是極饒創造性的。特別是末句,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春之西湖與睡足了的西施醒來之比並,真可謂神來之筆,大可玩味。

名家點評

元代散曲家劉時中《水仙子》:“首句韻以‘兒’字,‘時’字為之次,‘西施’二字為句絕,然後一洗而空之。邀同賦,謹如約。”

作者簡介

馬致遠,生年不詳,卒於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二四年之間,元代雜劇作家。號東籬大都人,曾 任江浙行省務官,生平事跡不詳。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參透了人生的寵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加入過“書會”,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著有雜劇十五種,今存《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六種,以及與李時中等人合寫的《黃粱夢》一種,另《誤入桃源》存有佚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