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下發射飛彈
- 外文名:underwater launching of missile
利用潛艇發射系統從水下發射飛彈的戰鬥行動。包括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嚴格按照預先編制好的發射程式實施。潛艇受領發射彈道飛彈任務後,在做好戰鬥準備的基礎上,隱蔽出航、展開,按時進入待機區或發射區巡航...
潛空飛彈是指由潛艇在水下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戰術武器,是潛艇應對航空反潛的措施。從水面潛望鏡狀態發射的潛空飛彈武器這種類型的武器系統包括“斯拉姆”潛空飛彈武器系統和SA-N-5潛空飛彈系統。從水下發射的潛空飛彈武器這種類型的武器系統包括“西埃姆”潛空飛彈和“獨眼巨人”潛空飛彈系統。發展沿革 航空反潛與...
韓國飛彈 2021年9月15日,韓國總統府青瓦台發布的訊息,韓國成功試射自主研發的潛射飛彈。發射方式 這兩種發射方式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其水下運載器的設計不同。前者的運載器被發射出魚雷發射管後,利用發射動力和運載器本身所具有的浮力在水中航行並上浮,當箱體以一定角度升到水面時,自動拋掉運載器的前蓋,同時,...
“海長矛”由美國波音公司負責研製,是一種從水下在敵方防區外發射的彈道式反潛飛彈。“海長矛”原稱防區外發射的反潛飛彈,在1979年10月開始進行探索性研究,1980年海軍批准作為飛彈型號發展,總費用為26億美元,計畫90年代初投入使用,生產1050枚。飛彈將裝備在鱘魚級潛艇、洛杉磯級潛艇、海狼級潛艇,以及斯普魯恩斯...
水下發射 水下發射,從水下潛艇或水下發射陣地發射飛彈的方式和技術,多用於發射戰略潛地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其最大優點是蔭蔽性好,生存能力強。
螻蛄是莫斯科水下工程研究院為主要研製單位研製的一種防區外發射的小型彈道式反潛飛彈:主要用於打擊淺海水下潛艇和深水目標,主要裝備小艇。1987年開始研製,1994年開始在114型蝴蝶級水翼艇上進行海上試驗。美國 阿斯洛克RUR-5A是美國研製的一種水面艦艇發射的近程彈道式反潛飛彈。1955年開始研製,1961年裝備部隊,70...
在美國三軍通用編號當中,AGM-84為空射型,RGM-84為艦射型,UGM-84則是水下潛艇發射型,一般統稱為AGM-84,它們的基本結構都是相同的。2021年6月2日媒體訊息,美國海軍第4巡邏機中隊(VP-4)的P-8A反潛機發射了兩枚AGM-84D“魚叉”反艦飛彈,打擊挪威海岸的一艘靶船。這是美軍P-8A首次在歐洲戰區使用這款空...
從水下潛艇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艇的飛彈。為巡航式戰術飛彈。具有機動性強,命中精度較高等特點。從潛艇上發射,用以攻擊水面艦船的飛彈。其體積小,射程遠,命中率高,飛行高度低,突防能力強。可從水下藉助潛艇魚雷發射管發射,也可用垂直發射筒發射。主要功能 潛艦飛彈:由潛艇發射,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
戰略核潛艇為了更加隱蔽則更多的是在水下發射彈道飛彈,水下發射的彈道飛彈也稱為潛射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核潛艇發射飛彈的作業深度通常在水面下50米的深度。戰略核潛艇與攻擊型核潛艇和巡航飛彈核潛艇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用於在戰略上實施二次核打擊。所以這些彈道飛彈核潛艇更注重如何不被發現,而不是攻擊其他艦艇的...
與此同時,海軍建造了其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SSBN-598),這是由一艘在建的攻擊潛艇(SSN-589“蠍子”號;名稱和舷號被原封不動地轉給另一艘潛艇)改建而來的,在全新的中央部分安裝了16具飛彈發射筒。“北極星”飛彈的第一次成功水下發射是由該艦在1960年7月20日進行的,而...
據悉,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的最新改進型“風雪”飛彈魚雷,能以400公里/小時甚至更高的速度在水下航行,再過50年,世界上也沒有一種反魚雷設備能藉助水下電子眼捕捉到超高速運動的魚雷。作戰套用 據悉,“風雪”魚雷還將於近期裝備一種特殊裝置,保障 魚雷沿航跡進行複雜的機動,其機動沒有任何規律可言,任何計算機...
魚雷飛彈是魚雷同飛彈結合而成的機動水雷,這是一種整合魚雷、水雷、飛彈、火箭推進器以及聲納、微電子信號處理、目標辨識等高科技於一體的全新水中兵器。武器介紹 在結構上,“魚雷飛彈”主要由作為水下運載平台的魚雷和作為戰鬥部的飛彈組成。其攻擊模式又可分為兩種:其一,潛艇在探測到目標後,先用魚雷將飛彈運送至...
此外,蘇聯海軍也計畫研製新的661型潛艇(P級),裝備10具飛彈發射管。P一70改用類似P—15的三角翼與火箭動力,4台固體助推火箭可將飛彈從水下30米深處推出水面,再以固體續航火箭發動機推進,高亞音速前進,利用雷達高度計維持40—60米的高度飛行。慣性導航中途制導,終端導引仍是主動雷達導引頭。通常情況下是由潛艇...
從1971年3月開始裝備“拉斐特”級核動力潛艇,逐步取代“北極星”飛彈。每艘潛艇有16具發射筒,可攜帶16枚飛彈。射程4600千米,由MK3慣性制導系統制導,命中精度(圓公算偏差) 518米。分導式多核彈頭(6-10個子彈頭),每個子彈頭爆炸威力5萬噸梯恩梯當量。彈長10.39米,直徑1.88米。發射方式為潛艇由水下發射。
水下飛彈發射平台,是由中科院研製為了抗衡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航母編隊而研製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極具隱蔽性,平常偽裝成礁石潛伏在海底,一旦接到任務指令,便可以浮出水面,對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對航母戰鬥群極具殺傷力。分類 水下發射一般分為水下固定發射和水下機動發射兩種發射方式。水下固定發射是利用水作為...
俄羅斯擁有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R30布拉瓦潛射彈道飛彈和圖160轟炸機。中國擁有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巨浪2潛射彈道飛彈和轟6K轟炸機。印度擁有烈火系列飛彈、殲敵者號核潛艇和圖-22M轟炸機。潛射彈道飛彈 潛射彈道飛彈(英語: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縮寫為SLBM)是指由彈道飛彈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現代...
如果在潛望鏡深度發射飛彈,那么潛航箱潛向水底的深度就會加大。潛航箱在離潛艇發射陣地150-200米遠的地方出水。如果海浪大於6級,為了避免浪擊,潛航箱一般採取大約120角的出水角衝擊水面。為了隱蔽潛艇的發射陣位,應給潛航箱輸人使其能在水下做半徑達100米、扇面為1800以內機動的程式。在離水面20~30米的高度時...
670型巡航飛彈核潛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70 《Скат》,中文:鰩魚,英文:Project 670 《stingray》,北約代號:Charlie-class,譯文:查理級,簡稱:C級),是蘇聯海軍隸下的一型巡航飛彈核潛艇,是蘇聯第三代巡航飛彈核潛艇。670型巡航飛彈核潛艇是蘇聯第一型具有水下發射飛彈能力的核潛艇,具有較好的...
RSM-52彈道飛彈採用核潛艇水下機動發射,採用慣性制導方式,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使用分導式多彈頭,分導式多彈頭可攜帶10個彈頭,每個彈頭擁有的彈核當量為20萬噸,因而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但由於飛彈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還比較低,僅適合用於打擊抗壓強度不高的軟目標和面目標。性能數據 服役動態 ...
巡航飛彈的巡航狀態即飛彈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後,主發動機的推力與阻力平衡,彈翼的升力與重力平衡,以近於恆速、等高度飛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單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飛行彈道通常由起飛爬升段、巡航(水平飛行)段和俯衝段組成。從陸地、水面或水下發射的巡航飛彈,由助推器推動飛彈起飛,隨後助推器脫落,主...
CSS-N-3潛射彈道飛彈,中國在1969年到70年間開始發展潛射彈道飛彈,經過十年的發展,1982年中國成功地從高爾夫級傳統動力彈道飛彈潛艇(SSB)上進行首次飛彈水下發射。如此長的孕育期主要是受制於固態燃料的開發以及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和計畫。發展歷程 CSS-N-1飛彈是前蘇聯SS-N-2冥河戰術艦對艦飛彈的中國版。...
也就是說,這種潛艇攜帶得飛彈可以從俄羅斯領海打擊美國本土的任何目標。除這些戰略飛彈之外,“颱風”級核潛艇還攜帶6具魚雷發射管以及22枚反潛飛彈,以供自衛用。“颱風”級核潛艇通常在北冰洋的水下航行,堅硬的外殼上覆蓋著厚達一米的冰層。它的船員也和它的外殼一樣堅硬。在180名船員中,大約有20多名是士兵,...
六十年代初, RBU-2500曾先後裝備基爾丁級、克魯普尼級,以及肯達級等飛彈驅逐艦。由於它的射程較近和人工裝彈,不久便被淘汰,並由性能先進的RBU-6000系統所取代。龍捲風-2 “龍捲風-2”系統中包含RBU-6000和RGB-60。十二聯裝發射管,圓弧形配置,左右兩側,各為6管。尺寸為2140x1880X2260 毫米,重量3200千克...
最初的375毫米口徑4管“博福斯”反潛火箭發射器系統於20世紀50年代初研製,於1955—1956年期間開始在瑞典海軍驅逐艦上服役。艦船聲吶提供所需的目標數據,以便計算發射器的仰角和發射方位。可以單發或多發齊射,火箭的彈道形狀確保精確預測水下的軌道。發射器內的飛彈射出後,便自動在3分鐘內從正下方的彈倉中再次填裝...
國別:美國 類型:編號:RUR-5A 武器名稱:阿斯洛克火箭助飛魚雷 火前助飛魚雷,也稱反潛飛彈,是為了對付具有較大水下航速和下潛深度的核潛艇和新型常規潛艇而產生的。它是由艦艇在水面或水下發射,由火箭空中助飛到達預定點入水,自動搜尋、跟蹤和攻擊潛艇的一種武器,它縮短了魚雷接近目標的時間,提高打擊效果。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