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施工平台是指為了進行橋樑基礎水上施工而搭設的作業場地。固定式水上工作平台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上施工平台
- 外文名:Wat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 定義:橋樑水上施工而搭設的作業場地
- 方法:主要有4種
- 套用:水上施工
- 學科:船舶工程
概念,平台結構形式,平台適用範圍,插樁平聯法,護筒支承法,導管架圍堰法,浮運預製結構法,平台結構荷載及設計,
概念
水上施工平台是指為了進行橋樑基礎水上施工而搭設的作業場地。固定式水上工作平台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形式,而寬闊水域施工平台具有其特殊性:
(1)平台要受流波力作用,當考慮風暴潮影響時,這種作用十分強大。
(2)在潮差較大的地區,因為要考慮平台作業面避受波浪影響,以及為了鑽孔和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等需要,內部應保持足夠的水頭,平台頂面高程比一般平台要高。
(3)因為遠離陸地,平台既是生產基地,又是生活基地。因此平台面積比一般平台大很多,結構受力也較複雜。
(4)因為受風浪潮的影響,平台搭設十分困難,是採用常規的插打鋼管樁方法,還是採用其他施工方法,須在自然條件、技術和成本方面進行比較。
(5)平台設計應調查和掌握水文、水力環境,這是關係到技術、安全和成本的重要問題。
(6)在無遮蔽海洋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採用江河中常用的支架或船舶施工方法有時無法進行,必須建造與自然條件相適應的、穩固可靠的海上施工平台。
平台結構形式
根據水深、地質情況、波浪力的大小及承包商設備條件,形成水上施工平台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插樁平聯法、護筒支承法、導管架圍堰法、浮運預製結構法。
平台適用範圍
插樁平聯法
適用於水深小於20 m,河床覆蓋層較深,土層較鬆軟,流速一般不大於3 m/s的地方。採用插打鋼管樁的方法形成平台基礎,即先打樁,再焊接樁間平、立面支撐結構,形成空間桁管結構,再安裝上層平台分配梁形成作業平台。這種施工方法受風、浪、流速的影響非常之大,支撐焊接工作異常困難,不僅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工期長、風險大,而支撐的焊接工作只能在風浪面以上進行,其相應平面剛度較差,要滿足施工荷載及波浪力作用,必須加大結構、延長工期、增加投資。
護筒支承法
鋼護筒是鑽孔樁成孔所用的臨時結構,也可以作為平台基礎結構的一部分,來承擔外力。護筒支承法適用條件與插樁平聯法基本相同,但水深可深一些,覆蓋層可略淺一些。
在許多情況下護筒支承法與插樁平聯法共同形成平台,外圍為鋼樁、內部為鋼護筒,以增加平台豎向和水平抗力。有時還需要布置一定數量的斜樁來承擔水流、波浪、風及船隻意外撞擊產生的水平力。
導管架圍堰法
適用於水深20 m以上,覆蓋層很淺或基本無覆蓋層,流速快、波浪力大的地方。簡易的方法是將平台的平、立面支撐預先焊成空間桁管結構,在墩位處先打上若干定位支承樁,將桁管架運至墩位吊裝至定位樁上焊接固定成臨時平台,再插打其餘平台支承樁,焊接成空間平台結構,這種方法同樣只能在波浪面以上作業,而且剛度較差、定位精度差,造成桁管架安裝也相當困難。因此,借鑑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的建造經驗,結合施工具體要求,開創性地設計了導管架與浮箱結構(吊箱圍堰)相結合的施工方案,即先在工廠用鋼管焊接成整體式空間桁管結構,將桁管架運至墩位吊裝就位,直接沉放到海底初步定位,再在豎向鋼管中插入定位樁,並施打人海底足夠的深度,形成橋墩承台一端的施工平台,再在橋墩承台的另一端同樣用桁管架組成施工平台,而後將雙壁鋼套箱浮運至墩位,用海纜絞錨牽引至已施工完成的平台間臨時固定,最後在套箱中插打鑽孔樁鋼護筒至設計高程,形成導管架浮箱施工平台。本方法施工時間短,平台面積大,生產與生活區為一體,結構剛度大,抗風浪、抗潮流、抗撞擊能力強,結構安全性高。
浮運預製結構法
適用於水深20 m以上的地方,對河床覆蓋層厚度要求不高,能夠抵抗較大的波浪力,國內已經做到了水深64 m以上。浮運預製結構既可以是鋼結構,也可以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甚至可以是其他新材料結構。浮運預製結構是國外在跨海峽橋樑施工中喜歡採用的方式之一。
平台結構荷載及設計
平台結構荷載包括以下各項。
(1)平台結構自重:包括基礎支承結構、聯結系、分配系和面板等。
(2)施工荷載:包括平台上施工機械、材料、人員等荷重,吊裝設備應考慮衝擊係數。
(3)波浪力:通常按20年(或30年)一遇洪水(或風暴潮)高水位時的波浪力,參照《海港工程水文規範》(JTJ 213—98)計算。
(4)水流力:通常按5%頻率垂線平均流速,參照《港口工程荷載規範》(JTJ 215—98)計算。
(5)風載:按平台設計最大風速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