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平衡模式

氧平衡模式是水質數學模型的一種。用數學式來表達水體中溶解氧時變化的規律,可描述溶解氧的衰變(耗氧)與恢復(復氧)平衡過程的水質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氧平衡模式
  • 性質:模型
  • 類別:水質數學模型
  • 優點:用數學式來表達水體中
基本信息,特點,

基本信息

氧平衡模式是水質數學模型的一種。用數學式來表達水體中溶解氧時變化的規律,可描述溶解氧的衰變(耗氧)與恢復(復氧)平衡過程的水質模式。包括含碳有機物和氨氮有機物的耗氧、生物吸收作用、吸著有機物底泥的再懸浮作用等;另一種是使溶解氧增加的復氧作用

特點

主要是空氣溶於水的作用(曝氣作用)及生物的光合作用。這兩種作用可當作在一個化學反應的平衡體系中發生,根據各種參數建立水中溶解氧的時空變化的數學模式。目前最常用的是河水溶解氧的一維模式。假定河流是穩定態,則河水溶解氧濃度隨時間、沿程(流向)距離而變化的關係式可表示為: 式中:c為河水中溶解氧的濃度;ES為沿程距離;u為水流速度;L為BOD濃度;LN為氨氮濃度;cS為溶解氧的飽和濃度;κ1為含碳有機物的衰變係數;κN為氨氮衰變係數;κ2為復氧係數;sR為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與呼吸、底泥耗氧等引起溶解氧的增減率。當河流穩定且為低流量時,給出邊界條件(設起始河流橫斷面處的溶解氧濃度為( ),將上式簡化得下式: 即斯特里特-菲爾普斯模式。此式的圖解曲線呈懸索型(參見氧垂曲線),表明含有機污染物的污水排入河流後,由該處向下,由於有機物耗氧氣主要作用,河水溶解氧逐漸減小,達到最低值後曝氣復氧轉為優勢,溶解氧又逐漸增大,恢復到原來含氧狀況。故可用此模式預測各河段橫斷面上不同時刻溶解氧的濃度。但式中κ1、κ2及κN需實測或通過水文參數計算求出,在對此模式進行驗證後才能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