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合作用

血紅素中的亞鐵與一分子氧以配位鍵結合,而亞鐵原子不被氧化,這種作用被稱為氧合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氧合作用
  • 外文名:Oxygenation 
  • 有機物:葡萄糖
  • 無機物:氧氣
  •  所屬類別:化學反應
氧合作用,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改善作用,作用,結果,

氧合作用

光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能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類囊體上進行的。暗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光能也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基質中進行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是緊密聯繫、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樣發現的呢?

光合作用的發現

直到18世紀中期,人們一直以為植物體內的全部營養物質,都是從土壤中獲得的,並不認為植物體能夠從空氣中得到什麼。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是,他並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氣中的哪種成分,也沒有發現光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下面介紹其中幾個著名的實驗。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改善作用

瑞士的新生兒學醫生報告,保持新生兒位於胎盤下方,延遲鉗夾臍帶直至90秒,可改善生後前24小時腦組織氧合。Oskar Baenziger博士及其同事指出,這種稱為“胎盤胎兒輸血“的技術被顯示可降低早產兒輸血需求和改善血液動力學穩定性。他們還在3月的《兒科學》(Pediatrics 2007;119:455-459.)雜誌上寫道,增加的血容量對腦血流和氧氣供應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新生兒腦損傷是早產兒最重要的後遺症。他們的試驗包括蘇黎世大學醫院在妊娠24至32周生產的39名嬰兒。15名嬰兒被隨機指定為試驗組,24名為對照組。作者解釋說,試驗組嬰兒在母體使用縮宮素後立刻生產,剖宮產分娩嬰兒被置於低於胎盤15 cm處,陰道分娩嬰兒位置儘可能的低,臍帶鉗夾延遲60至90秒。在對照組,臍帶在20秒內被鉗夾。在4、24和72小時,臨床數據顯示紅細胞壓積在試驗組較高(55% versus 49%)。在4小時,試驗組嬰兒顯示較高的動脈血壓,以及較高的氧合血紅蛋白值傾向。在這些新生兒中,局部組織氧飽和度在4小時和24小時較高。腦氧合通過使用近紅外光譜儀測量去氧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總血紅蛋白和局部組織氧飽和度來評估。研究者估計,進行了胎盤胎兒輸血組,在所有3個時間點都有較高的腦組織氧合。Baenziger博士及其同事總結說,試驗組較高的腦氧合儲備可能降低腦的低氧缺血事件風險。

作用

擇住院治療的COPD急性發作期病人21例,監測記錄病人初始半臥位、俯臥位、復轉半臥位吸氧不同時點的血壓、心率、呼吸以及SpO2的觀察值。

結果

不同時段、不同臥位吸氧對病人生命體徵影響不大;SpO2的改變存在統計學意義,俯臥位復轉為半臥位時SpO2維持在初始半臥位時略高的水平。
俯臥位時氣體交換改善,SpO2升高,回復仰臥位時氣體交換減弱,SpO2降低。
監測與護理俯臥位吸氧病人要注意以下幾點:觀察病人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翻身、支墊的方法要正確,避免胸腹部及骨關節處受壓,將病人頭部墊高15°~30°;保持呼吸道通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