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是C2H4O,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以前被用來製造殺菌劑。環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長途運輸,因此有強烈的地域性。被廣泛地套用於洗滌,製藥,印染等行業。在化工相關產業可作為清潔劑的起始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環氧乙烷在1類致癌物清單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氧乙烷
- 外文名:Ethylene Oxide(EO)
- 別名:氧化乙烯
- 化學式:C2H4O
- 分子量:44.052
- CAS登錄號:75-21-8
- EINECS登錄號:200-849-9
- 熔點:-111 ℃
- 沸點:10.7 ℃
- 水溶性:易溶
- 外觀:無色氣體
- 閃點:-29 ℃(OC)
- 安全性描述:S16;S23;S24/25;S36/37;S45;S53
- 危險性符號:F+;T
- 危險性描述:R45
- 折射率:1.3597(20℃)
- 飽和蒸氣壓:146kPa(20℃)
- 臨界溫度:195.8℃
- 臨界壓力:7.19MPa
- 引燃溫度:429℃
歷史沿革,理化性質,分子結構數據,計算化學數據,主要用途,消毒機制,危害,毒理,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應急,操作處置與儲運,安全信息,法規信息,
歷史沿革
環氧乙烷是在1859年發現的,將其作為消毒與滅菌劑套用是在1936年。1936年,Schrader與Bossert發現EO與CO2混合,可用於殺滅各種害蟲和細菌。環氧乙烷在消毒與滅菌中的套用已久,是唯一得到全世界公認的最可靠的化學氣體滅菌劑。
20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用氯醇法生產環氧乙烷,但早期小規模的氯醇法環氧乙烷裝置技術落後,已於1993年下半年淘汰。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 爆炸上限(V/V) | 100% |
---|---|---|
爆炸下限(V/V) | 3.0% | |
溶解性 | 多數有機溶劑 | |
化學性質 | 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能與許多化合物發生開環加成反應。 環氧乙烷能還原硝酸銀。受熱後易聚合,在有金屬鹽類或氧的存在下能分解。 |
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 | 10.82 |
---|---|
摩爾體積(cm/mol) | 44.2 |
等張比容(90.2K) | 104.7 |
表面張力(dyne/cm) | 31.2 |
極化率(10cm) | 4.29 |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 | -0.1 |
---|---|
氫鍵供體數量 | 0 |
氫鍵受體數量 | 1 |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 | 0 |
互變異構體數量 | 0 |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 | 12.5 |
重原子數量 | 3 |
表面電荷 | 0 |
複雜度 | 10.3 |
同位素原子數量 | 0 |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 | 0 |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 | 0 |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 | 0 |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 | 0 |
共價鍵單元數量 | 1 |
主要用途
環氧乙烷(EO)為一種最簡單的環醚,屬於雜環類化合物,是重要的石化產品。環氧乙烷在低溫下為無色透明液體,在常溫下為無色帶有醚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氣體的蒸汽壓高,30℃時可達141kPa,這種高蒸汽壓決定了環氧乙烷熏蒸消毒時穿透力較強。
環氧乙烷是繼甲醛之後出現的第2代化學消毒劑,仍為最好的冷消毒劑之一,也是目前四大低溫滅菌技術(低溫電漿、低溫甲醛蒸汽、環氧乙烷、戊二醛)最重要的一員。EO是一種簡單的環氧化合物,為非特異性烷基化合物,分子式為C2H4O,分子量為44.05。
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以前被用來製造殺菌劑。環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長途運輸,因此有強烈的地域性。被廣泛地套用於洗滌,製藥,印染等行業。在化工相關產業可作為清潔劑的起始劑。
環氧乙烷有殺菌作用,對金屬不腐蝕,無殘留氣味,可殺滅細菌(及其內孢子)、黴菌及真菌,因此可用於消毒一些不能耐受高溫消毒的物品以及材料的氣體殺菌劑。美國化學家Lloyd Hall在1938年取得以環氧乙烷消毒法保存香料的專利,該方法仍有人使用。環氧乙烷也被廣泛用於消毒醫療用品諸如繃帶、縫線及手術器具。
主要用於製造其他各種溶劑(如溶纖劑等),稀釋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合成洗滌劑、抗凍劑、消毒劑、增韌劑和增塑劑等。與纖維素髮生羥乙基化可合成得水溶性樹脂(其環氧乙烷含量約75%)。還可用作熏蒸劑、塗料增稠劑、乳化劑、膠黏劑和紙張上漿劑等。
通常採用環氧乙烷-二氧化碳(兩者之比為90:10)或環氧乙烷-二氯二氟甲烷的混合物,主要用於醫院和精密儀器的消毒。環氧乙烷用熏蒸劑常用於糧食、食物的保藏。例如,乾蛋粉的貯藏中常因受細菌的作用而分解,用環氧乙烷熏蒸處理,可防止變質,而蛋粉的化學成分,包括胺基酸等都不受影響。
環氧乙烷易與酸作用,因此可作為抗酸劑添加於某些物質中,從而降低這些物質的酸度或者使用其長期不產生酸性。例如,在生產氯化丁基橡膠時,異丁烯與異戊二烯共聚物的溶液在氯化前如果加入環氧乙烷,則成品即可完全不用鹼洗和水洗。
由於環氧乙烷易燃及在空氣中有廣闊的爆炸濃度範圍,它有時被用作燃料氣化爆彈的燃料成份。
環氧乙烷自動分解時能產生巨大能量,可以作為火箭和噴氣推進器的動力,一般是採用硝基甲烷和環氧乙烷的混合物(60:40 - 95:5)。這種混合燃料燃燒性能好,凝固點低,性質比較穩定,不易引爆。總的來說,環氧乙烷的上述這等直接用途消費量很少,環氧乙烷作為乙烯工業衍生物僅次於聚乙烯,為第二位的重要產品。其重要性主要是以其為原料生產的系列產品。由環氧乙烷衍生的下游產品的種類遠比各種乙烯衍生物多。環氧乙烷的毒性為乙二醇的27倍,與氨的毒性相仿。在體內形成甲醛、乙二醇和乙二酸,對中樞神經系統起麻醉作用,對黏膜有刺激作用,對細胞原漿有毒害作用。
大部分的環氧乙烷被用於製造其它化學品,主要是乙二醇。乙二醇主要的最終用途是生產聚酯聚合物,也被用作汽車冷卻劑及防凍劑。其次用於生產乙氧基化合物、乙醇胺、乙二醇醚、亞乙基胺、二甘醇、三甘醇、多甘醇、羥乙基纖維素、氯化膽鹼、乙二醛、乙烯碳酸酯等下游產品。
環氧乙烷主要用於製造乙二醇(制滌綸纖維原料)、合成洗滌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抗凍劑、乳化劑以及縮乙二醇類產品,也用於生產增塑劑、潤滑劑、橡膠和塑膠等。廣泛套用於洗染、電子、醫藥、農藥、紡織、造紙、汽車、石油開採與煉製等眾多領域。
消毒機制
烷基化作用
環氧乙烷殺滅各種微殺生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烷基化作用,作用的型位點是蛋白質和核酸分子中的巰基(一SH)、氨基(一NH2)、羧基(一COOH)和羥基(一OH)等,環氧乙烷可使這些基團發生烷基化反應,使微生物這些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從而致死微生物。
抑制生物酶活性
環氧乙烷能抑制微生物多種酶的活性,如磷酸脫氫酶、膽鹼酯活酶及其他氧化酶等,阻礙了微生物正常代謝過程的完成,導致其死亡。
危害
對環境的影響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注意對大氣的污染。
對人體危害
該物質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刺激劑和原漿毒物。
急性中毒:患者有劇烈的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和嘔吐、流淚、嗆咳、胸悶、呼吸困難;重者全身肌肉顏動、言語障礙、共濟失調、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還可見心肌損害和肝功能異常。搶救恢復後可有短暫精神失常,遲發性功能性失聲或中樞性偏癱。皮膚接觸迅速發生紅腫,數小時後起泡,反覆接觸可致敏。液體濺人眼內,可致角膜灼傷。
慢性影響: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徵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毒理
環氧乙烷屬於中、低毒性物質,且極易被血液吸收。環氧乙烷可引起動物和人以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為主的多臟器損害。四肢遲發性、可逆性無力和麻痹是其中毒特點之一。
急救措施
接觸部位 | 急救措施 |
---|---|
皮膚接觸 |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
眼睛接觸 |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
吸入 |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 |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範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觸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劑如鐵、錫和鋁的無水氯化物及鐵和鋁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熱,並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乾粉、二氧化碳。
泄漏應急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編號 | 毒性類型 | 測試方法 | 測試對象 | 使用劑量 | 毒性作用1 | 毒性作用2 | 結果1 | 結果2 |
---|---|---|---|---|---|---|---|---|
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類 | 12500 ppm /10S | 嗅覺毒性 | 未報告 | ||
2 | 急性毒性 | 吸入 | 成年女性 | 500 ppm/2M | 行為、胃腸道 | 肺、部或呼吸毒性 | 驚厥或癲癇發作 | 閾值受到影響噁心、嘔吐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72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4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800 ppm/4H | 肺、胸或呼吸毒性 | 肝、腎、輸尿管和膀胱毒性 | 其他變化 | |
5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187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6 | 急性毒性 | 未報告 | 大鼠 | 200 mg/kg | 肺、胸、肝、腎和膀胱毒性 | 其他變化 | ||
7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836 ppm/4H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8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75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9 | 急性毒性 | 靜脈注射 | 小鼠 | 290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10 | 急性毒性 | 吸入 | 狗 | 960 ppm/4H | 眼、胃腸道 | 噁心、嘔吐 、腹瀉 | ||
11 | 急性毒性 | 靜脈注射 | 狗 | 330 mg/kg | 眼、行為、胃腸道毒性 | 驚厥或癲癇閾值受到影響 | 噁心、嘔吐 | |
12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貓 | 100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13 | 急性毒性 | 靜脈注射 | 兔 | 175 mg/kg | 眼、行為毒性 | 未報告 2肌肉無力.僵硬 |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270 mg/kg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15 | 急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1500 mg/m /4H | 詳細作用 | 沒有報告 | ||
16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06 ppm/6H/6W-I | 營養代謝系統毒性 | 慢性病相關毒性 | 體重下降 | 體重增加速率下降 |
17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ug/m3/24H/83D-C | 行為、血液毒性 | 營養和代謝毒性 | 肌肉收縮或痙攣 | 氯濃度變化 |
18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0 ppm/6H/13W-I | 行為、肝毒性 | 影響食物攝入量 | ||
19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800 ppm/6H/14D-I | 慢性病 | 死亡 | ||
20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13W-I | 腎、膀胱毒性 | 血液、生化毒性 | 膀胱、細胞性貧血 | 抑制或誘導肝功能氧化酶 |
21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600 ppm/6H/14W-I | 嗅覺、內分泌、慢性病 | 死亡 | ||
2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50 mg/m/6H/10W-I | 肝、內分泌毒性 | 慢性病 | 肝重量發生變化脾臟重量發生變化 | 睪丸重量發生變化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狗 | 290 ppm/6H/6W-I | 血液毒性 | 紅細胞染色異常 | 或影響有核紅細胞 | |
24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狗 | 102 ppm/26W-I | 血液毒性 | 紅細胞染色異常 | 影響有核細胞、紅細胞計數發生變化 | |
25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猴 | 100 ppm/7H/2Y-I | 眼毒性 | 未報告 | ||
26 | 眼部毒性 | 皮膚表面 | 人類 | 1%/7S | ||||
2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8 mg/6H | 作用中等 | |||
28 | 突變毒性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40 μmol/plate | |||||
29 | 突變毒性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20 ppm | |||||
30 | 突變毒性 | 大腸桿菌 | 3500 μmol /10H | |||||
31 | 突變毒性 | 微生物 | 540 mg/L | |||||
32 | 突變毒性 | 腸外 | 黑腹果蠅 | 114 mmol/L | ||||
33 | 突變毒性 | 吸入 | 黑腹果蠅 | 750 ppm | ||||
34 | 突變毒性 | 腸外 | 黑腹果蠅 | 55 mmol/L | ||||
35 | 突變毒性 | 腸外 | 黑腹果蠅 | 55 mmol/L | ||||
36 | 突變毒性 | 粗糙脈孢菌 | 140 mmol/L /10M | |||||
37 | 突變毒性 | 釀酒酵母 | 25 mmol/L | |||||
38 | 突變毒性 | 釀酒酵母 | 25 mmol/L | |||||
39 | 突變毒性 | 釀酒酵母 | 25 mmol/L | |||||
40 | 突變毒性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5 mmol/L | |||||
41 | 突變毒性 | 人類白細胞 | 4 mmol/L | |||||
42 | 突變毒性 | 吸入 | 人類 | 5 ppm/Y | ||||
43 | 突變毒性 | 人類淋巴細胞 | 4 pph | |||||
44 | 突變毒性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36 ppm/24H | |||||
45 | 突變毒性 | 人類淋巴細胞 | 10 mg/L | |||||
46 | 突變毒性 | 吸入 | 人類 | 380 ppb/6H/4Y (間歇) | ||||
47 | 突變毒性 | 吸入 | 人類 | 60 ppm/12W (間歇) | ||||
48 | 突變毒性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5 mmol/L | |||||
49 | 突變毒性 | 靜脈注射 | 大鼠 | 200 mg/kg | ||||
50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00 ppm/6H/4W (間歇) | ||||
51 | 突變毒性 | 大鼠 | 30 μg/L/2D | |||||
52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 μg/L/17W | ||||
53 | 突變毒性 | 口服 | 大鼠 | 9 mg/kg | ||||
54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6H/3D (持續) | ||||
55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0 ppm/4H | ||||
56 | 突變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40 mg/kg | ||||
57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
58 | 突變毒性 | 靜脈注射 | 小鼠 | 200 mg/kg | ||||
59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80 ppm/3H (持續) | ||||
60 | 突變毒性 | 小鼠胎兒 | 2500 μmol/L | |||||
61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 | ||||
62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800 ppm/1H (持續) | ||||
63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00 ppm | ||||
64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 (持續) | ||||
65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88120 μg/kg | ||||
66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88120 μg/kg | ||||
67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4 ppm/6H/48D (間歇) | ||||
68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
69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00 mg/kg/3D (間歇) | ||||
70 | 突變毒性 | 小鼠淋巴細胞 | 5 μmol/L | |||||
71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0 ppm/6H/4W (間歇) | ||||
72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30 mg/kg/25D (間歇) | ||||
73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65 ppm/6H/48D (間歇) | ||||
74 | 突變毒性 | 倉鼠胎兒 | 625 ppm/2H (持續) | |||||
75 | 突變毒性 | 倉鼠成纖維細胞 | 250 ppm | |||||
76 | 突變毒性 | 倉鼠卵巢 | 5 mg/L/1H | |||||
77 | 突變毒性 | 倉鼠肺 | 7500 ppm/2H (持續) | |||||
78 | 突變毒性 | 吸入 | 猴 | 100 ppm/7H/2Y (間歇) | ||||
79 | 突變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2Y (間歇) | ||||
80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兔 | 50 ppm/12W (間歇) | ||||
81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1186 mg/kg/2Y-I | 致癌性 胃腸道 | 肝毒性 | 致癌 | 腫瘤 |
82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性 大腦 | 血液毒性 | 致癌 腫瘤 | 白血病 |
83 | 致癌性 | 吸入 | 小鼠 | 50 ppm/6H/2Y | 致癌性 | 肺、胸或呼吸毒性 | 致癌 | 腫瘤 |
84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92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適用於指定部位的腫瘤 |
85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1090 mg/kg/91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腫瘤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適用於指定部位的腫瘤 |
86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908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適用於指定部位的腫瘤 |
87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576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適用於指定部位的腫瘤 |
88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5112 mg/kg/2Y-I | 致癌性 | 胃腸道毒性 肝毒性 | 致癌 腫瘤 腫瘤 | |
89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7H/2Y-I | 致癌性 血液毒性 | 致癌 腫瘤 | ||
90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性 大腦毒性 | 可能致癌 腫瘤 | ||
91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 大腦毒性 | 致癌 腫瘤 | ||
92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6H,雄性配種 91 天前 | 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異常 | 遺傳物質、精子形態 | 精子活力和計數 |
93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生殖、胎兒毒性 | 胎兒發育不良 | 不至死亡 |
94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雄性配種 12 周前 | 生殖毒性 | 影響新生兒活產指數 | |
95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600 ug/m3/24H | 雄性配種 60 天前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睪丸,附睪,輸精管發生變化 | 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
96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雌性受孕 12 周前 21 天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 影響新生兒活產指數 |
97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50 ppm/7H | 雌性受孕 7-16 天后 | 生殖毒性 胎兒毒性 | 胎兒發育不良顱骨和面部發育異常 | 肌肉骨骼系統發育異常 |
98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55 ppm/6H | 雄性配種 10 天前 | 生殖毒性 | 胚胎或胎兒死亡 | |
9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200 ppm/90M | 雌性受孕 1 天后 | 生殖毒性 | 植入後死亡率增加 | 胚胎或胎兒死亡機體穩態發育異常 |
100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200 ppm/90M | 雌性受孕 1 天前 | 生殖毒性 | 植入後死亡率增加 | 胚胎或胎兒死亡 影響胎兒 |
101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700 ppm/6H | 雌性受孕 7 天后 | 生殖毒性 | 影響胎兒 | |
102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750 mg/kg | 雄性配種 25 天前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影響新生兒活產指數 | 新生兒晚產 |
103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雄性配種 1 天前 | 生殖毒性 | 胚胎或胎兒死亡 | |
104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5 mg/kg | 雌性受孕 1 天后生殖毒性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植入後死亡率增加影響產仔數 | 耳/眼發育異常 |
105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5 mg/kg,雌性受孕 1 天后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肌肉骨骼系統發育異常 | 其他異常 | |
106 | 生殖毒性 | 靜脈注射 | 小鼠 | 225 mg/kg,雌性受孕 10-12 天后 | 生殖毒性 | 死亡率增加 | ||
107 | 生殖毒性 | 靜脈注射 | 小鼠 | 450 mg/kg,雌性受孕 8-10 天后 | 生殖毒性 | 肌肉骨骼系統發育異常 | ||
108 | 生殖毒性 | 靜脈注射 | 小鼠 | 450 mg/kg,雌性受孕 10-12 天后 | 生殖毒性 胎兒毒性 | 影響產仔數 胎兒發育不良 | ||
10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雄性配種 96 周前 | 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異常 包括遺傳物質 | 精子形態,精子活力和計數 | |
110 | 生殖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雄性配種 2 年前 | 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異常 包括遺傳物質 | 精子形態和精子活力和計數 | |
111 | 生殖毒性 | 靜脈注射 | 兔 | 324 mg/kg,雌性受孕 6-14 天后 | 生殖毒性 | 植死亡率增加 |
操作處置與儲運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鹼類、醇類接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禁止撞擊和震盪。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避免光照。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酸類、鹼類、醇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設備應密封,防止跑、冒、滴、漏。加強通風設施。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高濃度環境中更應戴活性炭口罩或壓縮空氣、壓縮厭氧呼吸面具。裝置附近應備有水龍頭及淋浴設備。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0.001克/立方米。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包裝方法:用專用鋼瓶包裝,壓力為1MPa。包裝上應有明顯的“易燃壓縮氣體”標誌。易燃氣體,危規號32022,貯存於低溫通風的庫房內,小心輕放,避免和其他化學物品共混貯運。遠離火源、熱源,不宜長期貯存。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採用鋼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並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並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嚴禁與酸類、鹼類、醇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安全信息
安全術語 |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遠離火源,禁止吸菸。 |
---|---|
S23:Do not breathe gas/fumes/vapour/spray. 不要吸入氣體/煙霧/蒸汽/噴霧。 | |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避免皮膚和眼睛接觸。 | |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適當的防護服和手套。 | |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發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立即求醫(可能時出示標籤)。 | |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觸,使用前獲得特別指示說明。 | |
風險術語 |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2.1 類易燃氣體;車間空氣中環氧乙烷衛生標準(GB 11721-89),規定了車間空氣中該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及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