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氣象衛星發展規劃是指到2020年,中國將建立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運行、在軌備份”的業務格局,建立風雲三號極軌衛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測量雷達星三星組網觀測能力,建成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遙感套用業務體系,氣象衛星及套用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基本現狀,發展規劃,

基本現狀

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於1988年發射成功。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中國共有7顆氣象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在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氣象衛星發展規劃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發展規劃

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長期、連續、穩定的氣象衛星觀測體系,確保氣象衛星的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穩步進行更新換代。截至2020年,計畫發射11顆氣象業務衛星。這是國家氣象衛星主任楊軍在10月24日召開的《我國氣象衛星及其套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上介紹的。
12年8月份,國務院審議通過了《我國氣象衛星及其套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氣象 衛星事業要面向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的總體需求,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確保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觀測、在軌備份”業務格局,發射風雲三號極軌業務衛星,發展GPS掩星探測儀和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提高大氣垂直探測能力,建立與完善由國內接收站和極地接收站組成的地面接收站網,衛星全球觀測資料獲取時間縮短至2小時以內,衛星資料套用實現從定性套用向定量套用的轉變。
到2020年,建立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運行、在軌備份”的業務格局,建立風雲三號極軌衛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測量雷達星三星組網觀測能力,提高對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建成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遙感套用業務體系,衛星套用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在氣象災害、氣候變化、水利、林業、農業、生態、海洋等方面的監測能力明顯加強,衛星資料在數值預報模式中的比例達到90%,我國氣象衛星及套用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規劃》還提出了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建設任務和加強氣象衛星資料綜合套用能力建設的要求。
據了解,2000年後我國因颱風、洪澇災害死亡或失蹤人數平均比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70%左右,直接經濟損失平均減少約40%左右,氣象衛星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