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門戶

氣色指五臟之色反應於面部的色澤,門戶指五臟在面部分屬的部位。中醫望診中,可以根據面部整體顏色及臟腑相應部位顏色的變化,參考其他四診信息,綜合判斷疾病的性質及轉歸,做到見其外而知其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色門戶
  • 出處: 《望診遵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面部望診為中醫診斷學重要內容,望色,又稱“色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皮膚色澤變化來診察病情的方法。色即皮膚的顏色,包括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變化;澤即皮膚的光澤,指榮潤或是枯槁的光澤變化。臨床一般以望面部色澤變化為主。
望色診病歷史悠久,早在《內經》中就有詳細記載。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五臟生成》中則描述了五臟常色、病色、死色的具體表現。此後歷代醫家的著作中關於色診的記載更為豐富,為望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素問·刺熱》認為顏面不同區域分屬不同臟腑,額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頰候肝,右頰候肺,頦部候腎,因此,從面部不同部位色澤的變化,也可推斷相應臟腑的病變。臨床套用時,應以觀察患者面部整體色澤變化為主,以分部色診為輔。

中醫套用

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為赤、白、黃、青、黑五種,分別見於不同臟腑和不同性質的疾病。《靈樞·五色》認為:以五色分屬於五臟,其對應關係是“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質,則“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這種根據患者面部五色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稱“五色診”。
1、赤色,主熱證,亦可見於戴陽證。
面色紅,多由邪熱亢盛,或虛火上炎,或虛陽浮上,面部脈絡擴張所致。
滿面通紅者,屬實熱證。多因外感邪熱與臟腑陽熱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脈絡擴張,氣血上涌所致。
兩顴潮紅者,屬陰虛證。多因陰虛陽亢,虛火上炎所致。
久病重病面色蒼白,卻時而泛紅如妝,游移不定者,屬戴陽證。多因陽氣虛衰,陰寒內盛,陰盛格陽,虛陽浮上所致,屬病重。
2、白色,主虛證(包括血虛、氣虛、陽虛)、寒證。
面色發白,多由氣虛血少,或陽虛寒盛,氣血不能上榮於面部所致。
面色淡白無華,唇舌色淡者,多屬血虛。多因血不上榮所致。
面色㿠白者,多屬陽虛。多因陽虛無力行血行水所致。
面色蒼白者,多屬亡陽、氣血暴脫或陰寒內盛。因陽氣暴脫,脫血奪氣,面部脈絡血少,血行遲滯兼血郁所致;若陰寒內盛,血行凝滯,亦可見面色蒼白。
3、黃色,主脾虛、濕證。
面色發黃,多由脾虛機體失養,或濕邪內蘊,脾失運化所致。
面色萎黃者,多屬脾胃氣虛,氣血不足。因脾失健運,氣血化生無源,機體失養所致。
面黃虛浮者,屬脾虛濕蘊。因脾運不健,機體失養,水濕內停,泛溢肌膚所致。
面目一身俱黃者,為黃疸。其中面目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屬陽黃,乃濕熱為患;面目黃而晦暗如煙燻色者,屬陰黃,乃寒濕為患。
4、青色,主寒證、氣滯、血瘀、疼痛、驚風。
面見青色,多由寒凝氣滯,或瘀血內阻,或疼痛劇烈,或筋脈拘急,使面部脈絡血行不暢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屬寒盛、痛劇。多因陰寒內盛,經脈攣急收引,不通而痛,以致面部脈絡拘急,氣血凝滯。
久病面色與口唇青紫者,多屬心氣、心陽虛衰,血行瘀阻,或肺氣閉塞,呼吸不利。
突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涼脈微者,多為心陽暴脫、心血瘀阻之象,可見於真心痛。
面色青黃者,可見於肝鬱脾虛,肝脈瘀阻。
小兒眉間、鼻柱、唇周發青者,多屬驚風。多因熱閉心神,筋脈拘急,血行瘀阻所致。
5、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
面色發黑者,多因腎陽虛衰,寒水內盛,血失溫養,脈絡拘急,血行不通所致。
面黑而暗淡者,多屬腎陽虛。因陽虛火衰,水寒不化,濁陰上泛所致。
面黑乾焦者,多屬腎陰虛。因腎精久耗,陰虛火旺,虛火灼陰,機體失養所致。
眼眶周圍發黑者,多屬腎虛水飲或寒濕帶下。
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