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立

氣立一詞,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在中醫概念體系中,這是僅次於陰陽的高層次概念,是中醫學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氣立即因氣而立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立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氣,謂生氣,在人體則指真氣;立,謂確立、獨立或健全。

解讀

《素問·生氣通天論》:“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素問·五常政大論》:“根於外者,命曰氣立。”王冰註:“根於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長化成收藏,皆為造化之氣所成立,……”
所謂“氣立”,主要指生命體與自然環境之間“氣”的交流與轉化,也可以說,是生命體與外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活動,是生命體賴以生存的條件。《素問·寶命全形論》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即闡明了其重要性。由於外環境中存在著生命賴以存活的自然條件,正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故稱“氣立”為生命體“根於外者”。

中醫套用

一、人體的氣立的作用
1、是生命體有選擇地攝入外界的物質,如“五穀”、“五畜”、“五菜”、“五果”、自然界空氣、陽光、雨露等,經過體內加工,將代謝物排出體外;
2、是在神機的主持調控下,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進行調節及適應性生理活動,如《靈樞·五癃津液別》所說“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等,以保證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
3、人在神機的主導下,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改造、創造外界物質與環境,以供人體所需;有意識有目的的調節心身狀態,以主動地適應天地變化。正如《靈樞·本髒》所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氣立”活動一旦停止,生命體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生命活動也就自然終止,因此稱為“氣止而化絕”。
二、神機與氣立的關係及中醫運用
神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是主宰調控生命活動的機制;而氣立則是生命得以維持的條件。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生命體的正常生命活動。而生命活動又是以氣的運動變化為基礎的,《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出了“動而不已,則變作矣”的觀點,指出氣的運動是天地萬物存在的形式和固有屬性。
氣運動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概言之有四種:升、降、出、入。自然界的生長化收藏,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無不賴之以變化。升降出入是其共性,也是其基本運動方式。生命體與外環境之間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活動,主要體現為氣的出入運動,如水谷入口、呼吸精氣等;而生命體內的氣化活動則主要表現為升降運動,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腑。”臟腑的功能也靠升降維繫,如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火下達、腎水上騰等。可見,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神機、氣立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相互滲透,密切相關的。因此,《素問·六微旨大論》指出:“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認為人體生命活動異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氣的升降出入失調,因而也才有“百病生於氣”的著名論斷。
所以《內經》的藏象、病機、診法、論治、養生理論,均用精氣升降出入以分析人的生理、病理,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其目的就是維護或恢復神機、氣立的正常運動,以達到《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