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爍

氣爍即正氣(陽氣)銷蝕之意,從《內經》原文“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可看出這是氣隨津脫的病機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爍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黃帝內經》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爍,銷蝕。指正氣為邪氣所消爍。

解讀

《素問·生氣通天論》:“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爍,銷蝕,氣爍即為“氣”消耗之意。“魄汗”即白汗,乃不因暑而汗,即自汗。形弱而氣爍,言形體瘦弱而陽氣被熱邪所耗傷。

中醫套用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體現了“氣隨津脫”之病機。
《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瘺,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氣隨津脫,主要指津液大量丟失,氣失其依附而隨津液之外泄出現暴脫亡失的病理狀態。多由高熱傷津,或大汗傷津,或嚴重吐瀉耗傷津液等所致。《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說:“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此即汗出過多,津液外泄,陽氣隨之亡失的病理變化。《金匱要略心典·痰飲篇》亦指出:“吐下之餘,定無完氣。”此即說明頻繁而大量的嘔吐、泄瀉,皆可使氣隨津液的耗傷而脫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