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少數民族文學中,口承文學占有相當比例。口承史詩、民間敘事詩、歌謠、對歌等民間藝人的表演藝術,在漢族及國外已較為罕見,然而,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民眾中卻至今仍然非常盛行。口承文學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如彝、白、壯、苗、納西、瑤等都有流傳久遠的神話。其文本形式上有口承,也有的被歷代祭司、巫師、歌師等以本民族文字或漢字記載於各民族的經籍、歌本里。唐宋時期的納西族東巴文化和彝族的畢摩文化都遺留下大量珍貴的書面文學的典籍。傣族的“貝葉經”即傣文貝葉文獻,是包容甚廣的傣文文獻。建國前西雙版納五百多座佛寺里保存的“貝葉經”共達五萬冊,其中蘊藏了傣族數百部敘事長詩作品。吐蕃時期藏族文學寶貴遺產,有敦煌發現的藏文手卷、新疆和闐出土的藏文木簡,藏區腹地有一些吐蕃鐘銘碑文,尤其是關於桑郁寺歷史的《巴協》一書更為寶貴。19世紀末在鄂爾渾及葉尼塞河流域發現的許多用古代突厥文鏤刻碑文的石碑,這些突厥碑銘以英雄敘事詩的形式,敘述了汗國締造的歷史。維吾爾著名學者編纂於11世紀的《突厥語大辭典》中共收錄格言、諺語300餘條,詩歌及史詩片段約240餘段。《辭典》堪稱是一部古代維吾爾民族以及突厥語民族民間文學之大成。維吾爾族英雄史詩《烏古斯傳》的最早寫本是15世紀左右中亞七河一帶用古代維吾爾文字——回鶻文抄寫而成的。此外,記載著12個古老英雄傳說的《先祖闊爾庫特書》有兩個古老的抄本存世,均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抄寫而成。這些各民族以各種文字記錄的少數民族文學遺產,價值連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藝人是口頭文學的傳承者。沒有民間藝人,口承文學就不復存在。我國的民間藝人,絕大多數是在解放後,尤其是在50年代、60年代的民間文學普查中發現的。能夠講述50篇以上的故事家當時就有近萬人。在民族地區,也有許多故事講述家。然而,影響更大、人數更多的則是民歌手、民間敘事詩演唱者及史詩演唱藝術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相繼去世,有些也已進入耄耋之年。例如,演唱《格薩爾》史詩的著名藝人扎巴老人,自述會唱70部《格薩爾》,他演唱24部半(錄音)便去世了,餘下的46部《格薩爾》史詩,隨著他的去世而消失了。60年代初,在新疆牧區發現的演唱《瑪納斯》的大歌手艾什瑪特,自述會唱7部《瑪納斯》史詩,然而只記錄下2部,他便與世長辭了。艾什瑪特的《瑪納斯》唱本,內容非常古老,別具特色,沒有能夠完整地記錄下他的演唱,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在活著的歌手中,有些著名演唱大師已經年邁。例如,被國內外學者譽為“當代荷馬”、“活著的荷馬”的柯爾克孜史詩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夠完整演唱8部《瑪納斯》(23萬行)的歌手。除《瑪納斯》之處,他又演唱了10部其他的英雄史詩。他講述的民間故事內容古老,極富特色,被入選《柯爾克孜民間故事集》。居素普·瑪瑪依本人就是一座柯爾克孜民間文化的寶庫。他被柯爾克孜人民尊崇為“聖人”,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敬佩與崇拜。這位享有盛譽的史詩演唱大師今年已84歲高齡。藏族著名的史詩說唱藝人桑珠老人,依然健在,但是由於年邁體弱,經常住院。像居素普·瑪瑪依與桑珠這樣的史詩演唱大師們活著,他們就是聳立在祖國高原上民族文化的圖書館。而像藏族天才歌手扎巴老人,他的去世,就如同一座藏族文化圖書館坍塌、消失。少數民族口頭文學傳承者的陸續離世,其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文學現狀
目前,在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超人才華,能演唱多部史詩的大師級民間藝人,已經所剩無幾,口承史詩面臨著“人亡歌息”的危境。
聽眾與民間藝人一樣,是口承文學的主體。只有藝人,若是沒有作為接受者的聽眾,口承文學也無法得以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說,聽眾是口承文學的生命。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的加快,尤其是隨著西部開發、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節奏正在發生著變化。廣播、電視、VCD機、電腦等現代化傳媒,正在逐漸進入少數民族人民的家庭。這對少數民族人民,尤其是對青年一代獲取信息與娛樂方式產生著重大影響。口頭文學的傳承,會因藝人與聽眾的消失而失傳。
口承文化的搶救是一項系統的文化工程。其重要性已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2001年10月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1屆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向大會提交了一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的標準性檔案”,旨在“國際範圍內保護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檔案說,執行局就對“作為文化特性、創造性和多樣性源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達了日益強烈的關切之情”,並於1993年提出“活的人類財富系統”,於1997年“公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所以要制定新的標準性檔案,是由於“全球化危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對土著和少數民族的這種遺產的存在產生不利的影響”,要求人們“考慮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面臨消失的威脅”,“認識到全球化對非物質文化的影響,以及在充分利用相關技術時,特別要認識到需要對危及各國人民非物質文化多樣性的各種因素進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