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俗(嫘祖信俗),湖北省遠安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嫘祖信俗是在湖北省遠安縣嫘祖廟存續的一種祭祀先蠶的傳統習俗。遠安嫘祖廟會的歷史大約追溯至1400年前,祭祀後包括民間舞蹈表演,取絲遊藝,編織、刺繡等女紅表演。
2011年湖北省遠安縣申報的民間信俗(嫘祖信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X-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信俗(嫘祖信俗)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湖北省遠安縣
- 遺產類別:民俗
- 項目編號:Ⅹ-85
- 批准時間:2011年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清《五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引《通鑑外記》:“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祀為先蠶。”
遠安自古就是“埡絲”產地,民間傳說今苟家埡鎮為“嫘祖故里”,祭祀嫘祖信俗世代相傳,祭祀蠶神蔚然成風。
主要活動
祭拜嫘祖儀式有首祭、大祭、末祭等程式。首祭在農曆二月,打掃蠶室衛生,然後上香禮。大祭在農曆三月十五日在苟家婭蠶神廟舉辦廟會,會期三日。蠶婦們淨身吃齋數日,頭扎新帛或新頭巾帶著絲帛香紙之類參加祭拜。祭拜由鄉中品學兼優的十餘歲童子做禮生司儀,鳴金三折,擂鼓三通,雅樂三疊,鞭炮齊鳴,主祭蠶婦,以木盤托白色絲帛供奉於嫘祖像前,然後敬香、三揖、獻果、獻酒,主祭從左邊侍女手中接過鉤,從右邊侍女籃中鉤出一枝桑葉獻於供案,禮生讀祈文,眾蠶婦三揖而退,繞街道一周。末祭為蠶事結束時清洗蠶具,藏好蠶種,焚香還願。祭儀中的祭品以帛為主,主祭者和從祭者以蠶婦為主,童子為亞祭。祭拜嫘祖後還有編織才藝顯示、遠安嗚音、花鼓、皮影戲、舞龍燈、跑旱船等民間文藝展演和商貿交易等活動。
文化特徵
嫘祖廟會的祭祀對象(嫘祖與蠶神合一)、祭品(以帛為祭品)和祭人員(主體是蠶婦和品學兼優的司儀男童)都十分獨特。嫘祖廟會祭祀,儀式簡約而不失隆重,質樸而不失崇敬。祭祀後的民間舞蹈《貓捕鼠》(因鼠食蠶)、《百鶴鬧蓮》(寓意百業興旺和諧)表演,供遊人參與的取絲遊藝,婦女們的編織、刺繡等女紅表演任人圍觀,以及廟會食品“油炸砣”(以麵食代替蠶經受高溫的煎熬而取悅於蠶神)等內容,都使得嫘祖廟會的民間廟會特徵鮮明而地方、行業色彩濃郁。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民間信俗(嫘祖信俗)項目對於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增強社區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傳承狀況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的瀕危和消亡,嫘祖廟會自然本真的生態也受到強烈的衝擊,不少年青人對它冷漠,所以,搶救保護嫘祖廟會刻不容緩。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信俗(嫘祖信俗)項目保護單位遠安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2016年4月21日,以“大愛嫘祖、情懷絲路、詩畫遠安”為主題的首屆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在嫘祖鎮嫘祖文化園開幕。
2017年4月11日,以“大愛嫘祖、情懷絲路、詩畫遠安”為主題的丁酉年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在嫘祖鎮嫘祖文化園開幕。
2018年4月30日,以“大愛嫘祖、情懷絲路、詩畫遠安”為主題的戊戌年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在嫘祖鎮嫘祖文化園開幕。
2019年4月19日,己亥年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在嫘祖鎮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