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春秋》所描寫的是業已成為歷史名詞的中國民辦教師。他們是“種田的老師,教書的農民”,農民與老師的雙重身份,勞心與勞力的雙棲位置,常使他們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況中。精神與境遇形成強烈的反差,微薄的報酬與繁重的勞動、卓越的智慧、無私的奉獻之間的反差,卑微的地位與人格尊嚴之間的反差,淋漓盡致地再現了民辦教師的命運境遇、精神世界和心靈感受。反差就是矛盾,描寫反差就是藝術。這三大反差構成準悲劇的藝術氛圍,推動小說的情節自然發展,塑造出立體化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在濃郁的生活實感中現出絲絲靈動,準悲劇的氛圍理所當然地贏得了讀者大量的或是同情、或是敬佩、或是感動的淚水。
基本介紹
- 書名:民辦教師春秋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335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燕行天下
- 作者:曹阿娣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3296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民辦教師春秋》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曹阿娣,筆名博阿娣,湖南省湘陰縣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她當過知青,當過教師,後來在教育機關工作多年,
曹阿棣從小愛讀書,和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開始,她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常有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已經出版了長篇小說《小鎮上的女人》《不是因為愛情》,中篇小說集《學苑內外》,少兒作品《姐姐的花書包》《好爸爸壞爸爸》《背著書包舞蹈》《扯謊》等等。湖南省作家協會和湖南省教育電視台曾聯合舉辦了曹阿娣作品研討會,湖南教育電視台傲過“曹阿娣的教師情節”專題報導,《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作家與生活》《理論與創作》《文壇藝苑》《岳陽晚報》等報刊雜誌曾對她和她的作品作過評介。曹阿娣的兒童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童心、愛心、童趣引起少年兒童們的共鳴,她和孩子沒有距離的兒童文本也符合兒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少小讀者寫信給她,要和她交朋友。《小溪流》雜誌全國小讀者投票活動中,她的得票數居第二位。日前,她還在繼續為孩子們創作。
曹阿棣從小愛讀書,和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開始,她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常有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已經出版了長篇小說《小鎮上的女人》《不是因為愛情》,中篇小說集《學苑內外》,少兒作品《姐姐的花書包》《好爸爸壞爸爸》《背著書包舞蹈》《扯謊》等等。湖南省作家協會和湖南省教育電視台曾聯合舉辦了曹阿娣作品研討會,湖南教育電視台傲過“曹阿娣的教師情節”專題報導,《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作家與生活》《理論與創作》《文壇藝苑》《岳陽晚報》等報刊雜誌曾對她和她的作品作過評介。曹阿娣的兒童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童心、愛心、童趣引起少年兒童們的共鳴,她和孩子沒有距離的兒童文本也符合兒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少小讀者寫信給她,要和她交朋友。《小溪流》雜誌全國小讀者投票活動中,她的得票數居第二位。日前,她還在繼續為孩子們創作。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尾聲
關於中國民辦教師的資料——摘自《中國教育報》登載的《中國民辦教師備忘錄》一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尾聲
關於中國民辦教師的資料——摘自《中國教育報》登載的《中國民辦教師備忘錄》一文
序言
曹阿娣的這本書,寫的是教師,是教師中級別最低的民辦教師。民辦教師的身份至今仍有些曖昧,是農民階層,卻又肩負著和國家教師一樣毫無差別的忠於神聖教育事業的重任。民辦教師曾經是教師隊伍中最龐大的隊伍,同時又是弱勢群體。於是,這就構成社會生活框架中的又一組鮮明的矛盾。我們解釋不了教育體制方面的問題,但雙重身份的民辦教師,卻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注意。作者在剖析這個群體生存狀態的時候,是可以讓人們認知和觀照一個歷史時代,一種政治社會體制的。
作為受尊重的鄉村知識分子,民辦教師的精神追求自然比純粹的農民要奢侈得多——他們覺得應該比農民高雅一些、體面一些;他們已是半民半公的身份,渴望著民轉公,改變並不十分體面的鄉村知識分子的身份;他們嚮往令農民羨慕不已的文憑和職稱;他們的生活觀和愛情觀也應該與農民拉開距離……但無可迴避的是他們生活在田園之間,農民之中;狗和雞鴨隨時可以大搖大擺地闖進教室里來;大多(尤其是“文革”時期下放的那批城市知識青年)娶的是農村老婆或嫁給了莊稼漢,因而早晚必須種菜砍柴,寒暑假要乾一切農活……現實存在和精神追求成為巨大的反差,會派生出多少喜怒哀樂、奇遇巧合啊,這便成為了我們文學長廊中的一組精彩鏡頭。
曹阿娣是教育行當中的“老將”了,對民辦教師的了解可謂成竹在胸、爛熟於心,由她來描繪這個群體可謂輕車熟路、信手拈來。於是,一幅鮮活靈動、真實可信的鄉村民教圖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我們從中讀到的,不僅是幾個以女性命運為主體的人物故事,掩卷之餘,將會聯想到許多許多。曹阿娣留給我們的將是一種沉甸甸的思考,一份綿長的咀嚼和回味。
藉此機會,我向那些散布在祖國最底層和每一個有孩子的角落的民辦教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樣作為人民教師,他們生存得更艱難,更不易被人注意。這份敬意來自曹阿娣的描繪,同時也因為我的鄉村的家族中,就有好幾位做過幾十年民辦教師的親戚。他們的不易,讓我有切膚之感。
於是,作為文友,我樂意為曹阿娣的這部作品說幾句話,也許無關痛癢,卻不乏真誠、理解和同情。
作為受尊重的鄉村知識分子,民辦教師的精神追求自然比純粹的農民要奢侈得多——他們覺得應該比農民高雅一些、體面一些;他們已是半民半公的身份,渴望著民轉公,改變並不十分體面的鄉村知識分子的身份;他們嚮往令農民羨慕不已的文憑和職稱;他們的生活觀和愛情觀也應該與農民拉開距離……但無可迴避的是他們生活在田園之間,農民之中;狗和雞鴨隨時可以大搖大擺地闖進教室里來;大多(尤其是“文革”時期下放的那批城市知識青年)娶的是農村老婆或嫁給了莊稼漢,因而早晚必須種菜砍柴,寒暑假要乾一切農活……現實存在和精神追求成為巨大的反差,會派生出多少喜怒哀樂、奇遇巧合啊,這便成為了我們文學長廊中的一組精彩鏡頭。
曹阿娣是教育行當中的“老將”了,對民辦教師的了解可謂成竹在胸、爛熟於心,由她來描繪這個群體可謂輕車熟路、信手拈來。於是,一幅鮮活靈動、真實可信的鄉村民教圖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我們從中讀到的,不僅是幾個以女性命運為主體的人物故事,掩卷之餘,將會聯想到許多許多。曹阿娣留給我們的將是一種沉甸甸的思考,一份綿長的咀嚼和回味。
藉此機會,我向那些散布在祖國最底層和每一個有孩子的角落的民辦教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樣作為人民教師,他們生存得更艱難,更不易被人注意。這份敬意來自曹阿娣的描繪,同時也因為我的鄉村的家族中,就有好幾位做過幾十年民辦教師的親戚。他們的不易,讓我有切膚之感。
於是,作為文友,我樂意為曹阿娣的這部作品說幾句話,也許無關痛癢,卻不乏真誠、理解和同情。